金鐘藤入侵群落的種間聯結及生態位特征
金鐘藤(Decalobanthus boisianus)是林業有害植物,其暴發生長和擴散對森林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破壞。本研究發現,金鐘藤所在群落處于不穩定狀態,其與芳槁潤楠(Machilus suaveolens)、黃椿木姜子(Litsea variabilis)、嶺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顯脈杜英(Elaeocarpus dubius)、鴨腳木(Schefflera octophylla)和銀柴(Aporusa dioica)等物種存在較緊密的聯結性和較高的生態位重疊。
作為一種兼性克隆的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金鐘藤既能通過種子繁殖,又具有很強的無性繁殖能力;同時具有很強的生態適應性,既能生長于潮濕的土壤,也能忍耐一定的干旱。該物種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海南島呈不斷蔓延擴散的趨勢,并入侵到中西部的各個縣市,在某些林區,其冠層的連片面積可高達10 ha。我們在野外調查中發現,在快速入侵到群落之后,金鐘藤會迅速攀爬至植物頂端,導致盡管群落外面“艷陽高照”,里面卻仍是“暗無天日”,因此底層植物常常因無法接收到充足的陽光而死亡。金鐘藤的這種肆意破壞導致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崩潰,從而被國家林業局列為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為探清金鐘藤典型分布群落的基本結構及發展狀態,并揭示群落優勢物種對資源利用的生態習性及其相互關系,2017年10至12月,我們在海南島西南部的昌江和白沙,西部的樂東,中部的瓊中、五指山和瓊海,中北部的陵水以及西北部的保亭和三亞9個縣市,共設置了48個面積為20 m × 20 m金鐘藤典型分布的樣方進行調查研究。
研究結果表明,金鐘藤典型分布群落中共有53科91屬156種伴生植物,其中,大戟科、茜草科、桑科、無患子科和樟科植物占優勢。與空心蓮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蘇門白酒草(Conyzasumatrensis)和紫莖澤蘭(Eupatorium adenophorum)等入侵植物的群落一樣,金鐘藤的分布群落也處于不穩定狀態,物種的組成和數量結構還處于動態調節中,離頂極群落還有一定的距離,其群落穩定比值為(44.53,55.47),遠離穩定值(20,80),這與種間競爭、環境壓力和人類干擾等因素有關。因此,我們建議加強對林區的保護,減少干擾因素,既能保護原有群落的物種,也可降低金鐘藤的入侵機會。在群落中,伴生物種間表現出較為松散的聯結性和較低的生態位重疊值,而金鐘藤卻占據了最大的生態位寬度,并與大部分伴生物種如芳槁潤楠、黃椿木姜子、嶺南山竹子、顯脈杜英、鴨腳木和銀柴等存在非常緊密的相伴出現機率和較高的生態位重疊值。一方面說明這幾個物種具有相似的資源利用方式,對環境的變化有相似的適應性;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些物種對金鐘藤入侵的抵抗能力較強,仍能不被排斥出群落。因此,大量栽種這些樹種可有效地遏制金鐘藤在群落的進一步蔓延,從而達到對該物種較好的生態控制效果。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