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物種-棕樹蛇
棕樹蛇 是一種樹棲蛇類,受到威脅時就會變得極具攻擊性,具有神經毒性。棕樹蛇因為入侵關島并對當地鳥類繁衍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而聞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的入侵物種專家小組(ISSG)列為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爬行綱 Reptilia
目:有鱗目 Squamata
科:游蛇科 Colubridae
屬:林蛇屬 Boiga
種:棕樹蛇 B. irregularis
棕樹蛇,長度100-200厘米,身體顏色從褐色到黃綠色不等,也有帶紅色斑點的米黃色個體。
棕樹蛇與人類的比例參考
蛇身細長可以迅速通過狹小的縫隙,它們具有高超的攀爬能力,能夠爬到高大的樹木以及建筑物上面。
棕樹蛇雖然是樹棲蛇,但也會出現在草地和稀疏林地。一般在夜間到地面捕食,白天則躲在樹冠、空木、巖隙甚至是房檐下的陰暗角落里。
夜間活動的棕樹蛇
視頻鏈接地址:
https://www.ixigua.com/i6777325391167095303/
棕樹蛇的食物包括鳥類、蜥蜴、蝙蝠和小型嚙齒動物,有時也會襲擊家禽及籠鳥。它們能忍受饑餓,可以長期不吃東西,仍然可以存活。
棕樹蛇受到威脅時就會變得極具攻擊性,會進行反復且迅速的攻擊。在嘴的后部有兩個較小的毒牙,其表面有溝槽。
由于其毒牙并不是中空構造,因此造成咬傷時也只有少量的毒液會進入獵物體內。毒液具有微弱的神經毒性,可能也有細胞毒性。
毒液對成年人類來說并不危險,而兒童會有較強的反應。
棕樹蛇依據氣候和食物豐富程度繁殖,雌性每年可產卵一至二次,而在關島上的種群一年四季都會繁殖。
產卵地點選擇在空木、巖隙和其他可以抵御高溫和干燥的地點。雌性每次會產下4-12枚橢圓形的卵,卵長42–47毫米。某些情況下,雌性棕樹蛇可在交配后將受精卵儲存在體內數年之久。
棕樹蛇原分布于澳大利亞東部和北部沿海、印度尼西亞東部、巴布亞新幾內亞和美拉尼西亞西部多個島嶼上。
1952年棕樹蛇突然出現在關島,原因可能是貨船運輸。對棕樹蛇來說,這里有豐富的食物來源,并且在當地除去紅樹巨蜥和野豬之外再無天敵,關島上的棕樹蛇數量開始急劇增加。因為缺乏天敵且有豐富的食物來源,入侵關島的棕樹蛇的體型愈來愈大,超過了正常的1-2米,在關島記錄中最大的棕樹蛇可長到3米。
爬進吊燈中的棕樹蛇
捕獲溜進庭院中的棕樹蛇
棕樹蛇的入侵造成了許多當地物種滅絕以及數千起斷電等事故,給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相當的不便。而關島作為西太平洋地區海運樞紐,與其有聯系的其他諸島因此也面臨著棕樹蛇入侵的威脅。
捕捉棕樹蛇的裝置
為解決這一問題,當地政府專門訓練了警犬來搜尋可能藏身于貨船上的棕樹蛇。不過雖然如此,還是在威克島、天寧島、羅塔島、沖繩縣、迪戈加西亞島和夏威夷發現了其蹤跡,甚至連美國本土的德克薩斯州也有報導發現棕樹蛇。
數量控制
圖為:海蟾蜍
目前棕樹蛇有2種天敵已被確認,即紅腹伊澳蛇和劇毒的海蟾蜍。此外還有55種潛在的天敵。但因為其天敵本身侵略性較強,因此引入天敵并不是控制其數量的好方法。
除去天敵之外,棕樹蛇對薄荷及對乙酰氨基酚過敏,在實驗中含有80毫克對乙酰氨基酚的老鼠尸體可以致死棕樹蛇。
現在關島上的棕樹蛇數量已經開始下降,平均每公頃約有30至50條棕樹蛇。原因可能是食物來源減少及人類捕殺。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