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發酵與微生物
茶園生態化建設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態倫理學思想,為復興茶產業而努力。
微生物與普洱茶發酵過程的關系
普洱茶的風味品質在發酵過程中形成,發酵是形成普洱茶特殊的香氣和品質的關鍵步驟,發酵分為前發酵和后發酵.
前發酵即“渥堆發酵”。一定水分和濕熱條件給微生物滋生和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其中黑曲霉的繁殖最為旺盛,其次是青霉和根霉等其他微生物。
后發酵是指普洱茶在貯藏過程中,在少量微生物和環境條件的作用使普洱茶不斷陳化,口感風味達到最佳。
目前關于微生物與發酵過程關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微生物所起的作用、種群和數量的變化的研究,以及對普洱茶發酵過程中各種微生物的類群分布、生長特征、數量演變和對普洱茶品質形成作用等研究。在普洱茶發酵工藝方面,有研究也嘗試通過人工接種真菌或者分離出、發酵過程中的有益微生物,并接種于普洱茶中進行固態發酵。在種群等數量上,何國藩、周紅杰、孫云、董坤等人均有研究報道,雖然得出的結果有差異,但是基本上都認為黑曲霉、灰綠曲霉、酵母等微生物為普洱茶發酵時的優勢菌種,并且黃曲霉毒素和伏馬菌素在普洱茶中未檢測到,說明在發酵過程中相應有害真菌未能生長繁殖。
趙龍飛等認為普洱茶發酵是多種微生物作用以及茶葉內含物質在酶和濕熱的作用下,發生酶促和非酶促反應的過程,其中酵母菌在這個過程中對不同風味陳香的形成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濕熱條件和酶的作用下,茶葉中的碳水化合物逐漸被轉化成糖類,進而為酵母菌的生長和繁殖提供營養,促進其分解作用的進行。在其另一篇文獻中,他們的研究表明在普洱茶發酵過程中,同其他種類的微生物相比,黑曲霉始終處于優勢地位,是優勢菌種,并且能夠產生多種酶類和有機酸,對茶葉內含成分的相互轉化有著重要影響。
劉昕在一篇專利中以接種毛霉的方法進行渥堆發酵,隨后再進行翻堆和催陳等工藝,制得一種具有減肥作用的普洱茶,生產周期縮短至20天左右。龔加順等對云南大葉種曬青毛茶中添加優勢黑曲霉菌種進行固態發酵的研究表明,發酵40天后主要的化學品質:茶褐素、多酚類、兒茶素、茶紅素和多糖等含量發生明顯的變化,說明了利用接種優勢菌種的方法發酵普洱茶可以使茶葉理化成分在短時間內達到陳年普熟茶水平。
陳可可等在發酵過程中接種曲霉屬真菌等進行渥堆發酵。結果表明,不同種類及組合的曲霉屬對茶多酚的含量和組成及茶氨酸、沒食子酸等成分的含量均有顯著影響。付秀娟等通過對不同菌種對普洱茶發酵過程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了不同菌種對發酵的促進作用,并表明在普洱茶發酵過程中,茶葉色澤由黃綠變為紅褐,茶湯由苦澀變為醇和,理化成分中,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均減少,咖啡堿和茶褐素含量增加,在該過程中霉菌發揮作用最大,酵母次之,細菌最小。通過這種發酵方法,20天即可形成普洱熟茶的特殊品質。
梁名志等報道指出,通過人工接種酵母、黑曲霉和青霉這三種微生物進行固態發酵的發酵產品具有較好的滋味、湯色、香氣等感官品質,同自然渥堆發酵茶樣相比,該工藝下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優越,在藥用功能方面,防治努南氏綜合癥和胃癌的效果較好,在減肥、降血糖和防治白血病、免疫缺陷病和血液疾病方面,效果則不如自然發酵產品。Zhao.M等人通過接種芽孢乳酸桿菌來提高的有益效力和生產含有益生素的普洱茶。
Xu.X等報道,在普洱茶發酵過程中真菌類物質對普洱茶香氣成分中的揮發性物質的產生有一定的影響,表明從普洱生茶到熟茶的轉變過程中低沸點的醛、酮類物質有明顯的降低,然而萜烯醇類,如芳樟醇、氧化芳樟醇、吲哚、茴香醚及其衍生物等物質的含量顯著升高,這可能是由于渥堆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和微生物生長對醛酮類物質的降解起了主要作用,并由此產生了普洱茶的特殊香氣物質。Chenc.s等通過人工接種各類微生物發酵普洱茶,并對其發酵產品進行感官評價,表明接種微生物后渥堆發酵不僅縮短了發酵時間,產品品質已達到商業陳年普洱等級。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