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物種資訊 > 植物資訊

【中國科學報】搶救白旗兜蘭

媒體:《中國科學報》  作者:內詳   專業號:白旗兜蘭 2022-08-17 09:30:30

白旗兜蘭花序 李劍武攝

白旗兜蘭生境 高江云攝

“直到2003年,白旗兜蘭才首次在云南普洱市范圍內發現有野外分布,是目前我國唯一已知的白旗兜蘭分布點。”近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員高江云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高江云領導的瀕危植物遷地保護與再引種研究組,目前正積極開展對極小種群白旗兜蘭的搶救性保護。

白旗兜蘭最早發現于印度北部的阿薩姆邦,之后在印度東北部與緬甸交界處也有發現。分類學家最早從混雜在阿薩姆邦運到歐洲的波瓣兜蘭中,發現和認識到白旗兜蘭。該種被正式命名后,極其美麗的花朵讓眾多蘭花愛好者著迷。

“我們發現的國內分布點僅殘留40多株白旗兜蘭的成年植株,生長在一個外來移民村村口小河溝邊陡峭的河岸上,此處土質松軟,河岸極易因大雨沖刷或小河漲水而導致崩塌。并且小河周圍是咖啡種植園,河水已被咖啡加工廠的廢料嚴重污染,白旗兜蘭的生境非常惡劣。”高江云告訴記者,由于生長在村口的咖啡種植園旁,白旗兜蘭開花時極易被發現并遭到采挖,隨時面臨完全從野外消失的危險,因此,對其開展搶救性保護已刻不容緩。

為此,研究人員已對白旗兜蘭野外種群開展了兩年的種群動態監測,并通過人工授粉獲得種子,目前已通過種子無菌萌發成功繁育出第一批幼苗。他們還對其原生境的土壤進行了采樣分析,對成年植株根中的共生真菌進行了分離培養和鑒定,開展了繁殖生態學的研究。

高江云表示,在此基礎上,他們正積極爭取支持,希望未來3~4年內,進行人工種苗繁育,獲得白旗兜蘭不同遺傳來源的種苗,對原生境中的成年白旗兜蘭植株開展搶救性保護,并進行人工輔助移植或野外回歸。

(原載于《中國科學報》 2013-12-05 第4版 綜合)

閱讀 133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