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 > 保護動態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珍稀動植物,我們不想說再見!

媒體:原創  作者:阿拉善SEE基金會   專業號:阿拉善SEE基金會 2023-05-24 10:26:37

關于物種的現狀與命運,你或許聽到過這樣一組詞語、“滅絕”、“極度瀕危”、“瀕危”…雖寥寥幾個字,但對一個物種而言,卻事關它們的生死存亡。

當你打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時,密密麻麻的名單會展露在眼前。“EX”意味著“滅絕”,“CR”指的是“極度瀕危”,“EN”代表著“瀕危”……

形態各異的動物、色彩紛呈的植物,以及無處不在的微生物,構成了生生不息的地球生物圈,這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的結果,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

今天是第23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也是COP15通過“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后的第一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從協議到協力:復元生物多樣性“,也表明保護生物多樣性,從紙上的目標到現實的行動,需要匯聚我們每一個人的力量

▲2023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海報

多年來,北京市企業家環保基金會(SEE基金會)通過支持相關物種種群數量調查、評估與監測,開展基于社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支持建立自然保護小區及專項科學研究,開展公眾自然教育等,探索企業、政府、科研機構、社區及公益機構共同合作、資源整合的自然生境和物種保護模式,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貢獻著力量。

在我國,許多瀕危物種即使做過大量的科學研究、調查與監測,但很少有將這些物種的信息進行整合,并編寫成公眾方便了解的材料,公眾只有通過媒體獲得零星的信息。

因此,SEE基金會聯合科研機構、專家學者、政府部門與保護組織,針對亞洲象、伊犁鼠兔、大衛兩棲甲、距瓣尾囊草、普氏原羚、普雄原鯢等物種編寫了《物種生存報告》,對其生存狀況進行一次綜合性梳理與評估,使公眾能夠更多地了解這些物種的生存現狀,藉此喚起更多人關注我國的珍稀瀕危物種保護。

歐亞大陸現存最大的野生動物

亞洲象

提起亞洲象,很多人都不陌生。2021年6月,長期棲息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的一群亞洲象群不斷向北遷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讓亞洲象成為了野生動物中的明星。

亞洲象是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EN)物種。中國的亞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普洱市和臨滄市一帶,共有4個亞洲象野生種群。在強有力的野生動物保護政策下,我國亞洲象種群數量在 50 年間幾乎翻倍,恢復到約 300 頭。

▲亞洲象,熊王星/攝

但是,亞洲象種群擴大的同時,對棲息地的需求也在增加。《中國亞洲象物種生存報告》認為,得益于適宜的環境條件與多項保護舉措的有力踐行,我國境內的野生亞洲象種群短期內暫無嚴峻的滅絕風險,而這也意味著人象同域分布的格局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持續下去。

緩解與平衡亞洲象保護和當地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將成為今后亞洲象保護管理面臨的新挑戰。

大涼山深處的神秘物種

普雄原鯢

▲普雄原鯢。©?SEE基金會

這個看起有點像泥鰍的小家伙是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CR)物種。它的名字叫做普雄原鯢,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五趾有尾兩棲動物。

普雄原鯢雖然生活在高海拔且人煙稀少的大涼山腹地,但它并沒有因為遠在大山深處而得以種群繁盛。據估計,普雄原貌繁殖群體潛在數量為200尾,分布在五個棲息地中。這五個棲息地被省級公路、鄉級道路、殘存的伐木場道路、村落等阻隔成5個碎片區。

▲普雄原鯢的幼體。©SEE基金會

對于普雄原鯢來說,恢復它們的棲息地及生存環境最為重要,但這個過程往往歷時長久。

在它們具體的種群數量及棲息地沒有完全弄清楚之前,需要保護普雄原鯢棲息地,建立規范的普雄原鯢保護措施,增強調查力度,甚至通過人工繁育及重建野外種群等方式,來幫助它們恢復種群數量。

馳騁天地間的高原精靈

普氏原羚

1875年,俄國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在鄂爾多斯采集到一件動物標本。這件標本被誤認為是藏原羚,直到1888年才發現角長得不一樣,向后延伸、角尖向內對彎,于是起名為普氏原羚,又名中華對角羚。

普氏原羚有著漂亮的外形,它生性機警、行動敏捷,奔跑起來像離弦之箭,身體在空中劃出一道波浪起伏的曲線,分外優美,被很多人認為是羚羊類中最漂亮的物種。

▲青海湖南岸救護中心里的普氏原羚。吳永林/攝

普氏原羚曾廣泛分布于中國的內蒙古、甘肅、寧夏和青海等地區,20世紀60年代后因濫捕濫獵和草地開發造成的棲息地喪失,使得這個物種如今僅在青海省還有少量分布。根據青海湖景區管理局發布的消息,2020-2021年監測發現普氏原羚種群穩定在2900只左右。

▲普氏原羚成年雄性(左)和成年雌性(右)。吳永林/攝

普氏原羚攜帶了大型優秀哺乳動物在生物進化史上的特殊基因庫,如果滅絕,將對地球自然生態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名為“大衛”,實為中國血統

大衛兩棲甲

1870年,大衛兩棲甲被發現大熊貓的法國傳教士大衛神父在四川寶興縣采集到,并因此得名。在此之前,這種半水生的甲蟲已經不為人知地生活了許多年。

▲ 大衛兩棲甲。© 孫治宇

大衛兩棲甲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極高,主要分布于高山森林冷水激流中,偶爾被發現在附近的陸地活動。

與水甲蟲被發現后迅速逃跑不同的是,大衛兩棲甲被發現和擾動后很少逃跑,被捕捉后會立刻裝死,而且持續的時間很長。

▲大衛兩棲甲的棲息環境。©孫治宇

由于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已知大衛兩棲甲僅分布于中國的四川寶興縣,加之棲息環境的特殊性和種群數量極為稀少的緣故,針對大衛兩棲甲的相關研究非常少。目前僅對其形態方面有一定的報道,但對其生態學方面的研究仍處于空白狀態。

大衛兩棲甲的體型雖然很小,但它和大熊貓一樣,都來自遙遠的“冰川時代”,堪稱甲蟲界的“活化石”。這種古老昆蟲攜帶的遺傳信息和地理分布信息,可為人類提供打開地球上的生物演變歷史認識之門的鑰匙。

瀕危的中國“皮卡丘”

伊犁鼠兔

1983年8月13日,一個新物種在新疆天山山區被發現。這個外形既像兔又像鼠的小動物,有著大大的耳朵、圓圓的眼睛和萌萌的外表。3年后,它被正式命名為伊犁鼠兔,這是 20 世紀末世界動物史冊上的新發現,一個由中國人命名的動物。

▲生活在天山附近的伊犁鼠兔。李維東/攝

然而,這個長著一張“泰迪”臉的萌胖子的處境并不樂觀。

自1983年首次發現以來,伊犁鼠兔的數量已經從當初的2900只左右,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1000只,數量減少了71%以上。據多年的監測數據,天山南北的14個伊犁鼠兔定位觀測點中,有9個點的伊犁鼠兔已經消失。

▲伊犁鼠兔和天山雪蓮同框照。李維東/攝

多年來對伊犁鼠兔的研究表明,伊犁鼠兔是一種古老、殘留、發現較晚的兔形目動物,是天山高寒生態系統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如今,它們被完全分割在天山各個高海拔的山頭上,過著獨行俠的小種群式的生活,稍有點外界影響,一個個的小種群就會滅亡。

夾縫中生存的瀕危芳草

距瓣尾囊草

在四川江油與彭州市陡峭的石灰巖壁上,綠葉掩映之下開著幾朵小紫花,極不起眼卻極為精致,這就是距瓣尾囊草。

▲距瓣尾囊草。©?SEE基金會

距瓣尾囊草因其藍色花瓣上有“距”而得名,是迄今世界上僅存于我國極個別地區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

距瓣尾囊草的生境條件極為獨特,大多生長在垂直的石灰巖崖壁縫隙中,這些巖層大約形成于3.5億年前。

從“石頭縫”里鉆出來的花最是孤倔。距瓣尾囊草為夏枯型植物,冬季開花,到了春夏賞花旺季,它卻以枯葉示人,別提有多傲嬌了。

▲距瓣尾囊草的生存環境。©?SEE基金會

生境的破碎化是目前導致距瓣尾囊草瀕危現狀的主要原因,人為干擾、對生長環境的高要求等也讓它面臨著諸多的生存危機。

地球的美是多彩的,地球上的每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都獨一無二,使自然欣欣向榮。而一個物種一旦消失,就不會再生。

我們一直在耳聞或者目睹很多動植物的相繼消失,但是我們沒有放棄,我們正在努力!對于那些珍稀動植物,我們不想說再見!

支持SEE基金會瀕危物種保護行動

共同保護生物多樣性

閱讀 1066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