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微生物資訊 > 疫情資訊

布局“后戰疫時代” 騰訊破題公共衛生事業

媒體:原創  作者:騰訊基金會   專業號:騰訊基金會 2020-07-03 09:22:35

肆虐整整兩月后,中國境內的新冠疫情終于在全民抗擊下顯露頹勢。不過,歡呼勝利為時尚早。放眼全球,疫情還在快速蔓延。新冠疫情讓人驚覺:全球化帶來的“便利”,病毒與我們同樣享有。一方面,人類社群壯大,財富增加,壽命延長;另一方面,病毒傳播更快,變化更多,爆發更頻。

如何有效防控傳染病流行、整體促進公共衛生和社群健康,已經成為關系人類文明存續的重大問題。無論在病毒特性和傳播機制的認識方面,還是在臨床診療和公共防治的應對方面,大量難題仍然待解。進入“后戰疫時代”,人類要做好與病毒長期纏斗的準備。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日前宣布設立“戰疫基金”,將重點對傳染病和公共衛生領域科學研究、基礎設施提升和健康科普事業等進行投入。目前,騰訊基金會正在與各領域專家深入探討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助力新冠疫情防控的經驗,積極制定推動公共衛生事業發展的系統方案,探索為人類共同的“戰疫”作出貢獻。

以人為本,

堅持以“人”的提升為根本出發點

傳染病的暴發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其防治也要靠人類社群整體應對。對此,各界已無爭論。此次新冠疫情在國內得到階段性遏制,也正是歸功于醫療、科研、社區等各類人群的共同努力。只有把“人”從知識到技能武裝起來,從意識到行為培養起來,從個體到整體動員起來,才能更有效地應對下一次“戰疫”。

騰訊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戰疫基金中關于助力公共衛生的決策始終堅持以“人”的提升為根本出發點。同時考慮到戰疫情勢緊迫,在這些領域,相比病毒研究、藥物篩選和疫苗研發等中長期任務,基金會可以更快更好發揮作用。

提升專業能力是對醫護最好的關懷

概括來說,騰訊基金會重點關注三類“人”的提升。其中首要關注的就是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在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體系中,他們無疑是守護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尚未結束的新冠疫情中,這道防線挽救了許多生命,但也顯示出脆弱的一面。

國家衛健委此前通報,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共報告1716名醫務人員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多位國家級專家向騰訊基金會提出,應該幫助一線醫務群體全面提升傳染病防治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從而在有效應對突發疫情的同時,更充分地做好自我保護。

對此,騰訊基金會將有步驟地開展一系列項目,重點幫助發熱門診、急診、傳染病、呼吸、重癥、感染和檢驗等科室的一線醫務人員提升專業能力,并為其提供綜合保障。

此外,截至2月28日,騰訊戰疫基金的關愛和保障計劃已惠及679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一線醫務人員。他們確認接受騰訊基金會保障金資助。

支持優秀醫務人員與院士“結對子”

目前,在幫助醫務人員提升能力方面,項目規劃已有突破性進展。2月26日,騰訊基金會與中國工程院簽署《抗擊疫情一線醫務人員醫學關懷與職業發展提升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騰訊基金會將捐贈3000萬元,用于開展院士與醫務人員“結對子”計劃。

該計劃面向此次抗疫一線優秀醫務人員和研究人員開放超過500個以上名額。入選者將獲得與院士“結對子”的機會,在醫學科研、臨床和預防等多個方面,得到后者的悉心指導和培訓,并在事業發展方面得到支持,全面提升傳染病防治方面的職業素養。

據了解,這種讓院士與一線醫務人員“結對子”的做法在國內尚屬首創。騰訊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院士最早提出的想法。關心、愛護、保護好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成為各方共同呼聲。而幫助醫務人員提升專業能力,在救人的同時保護好自己,就是對他們最有效的關懷。

支持院士專家及時開展課題研究

此次新冠疫情中,如果說一線醫務人員是生命方舟的劃槳者,那么科研人員無疑是指引希望的領航人。他們也是騰訊戰疫基金重點關注和長期支持的人群。他們之中,不僅有掛帥出征、指揮若定的院士級專家,也有眾多默默無聞、徹夜攻關的科研工作者。

現階段,騰訊基金會已經開始積極資助國內外一批院士、頂尖學者和科研團隊,著眼于短期和中長期“戰疫”需求,及時開展病毒檢測、藥物篩選、流行病學監測等課題研究,快速積累知識和經驗,進而推動中國乃至全球公共衛生體系的提升。

公共衛生是一項綜合性事業,不僅依賴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醫學等自然科學研究,也需要人類學、社會學、傳播學、管理學等社會科學研究支持。

未來,騰訊基金會還將規劃一系列中長期研究資助項目,鼓勵和支持廣大青年學者針對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相關課題開展“廣譜研究”。

面向城鄉居民長期開展衛生教育

有效的群防群控對于遏制疫情擴散至關重要。只有早發現早報告,然后早隔離早治療,才能減緩病毒傳播。這是此次全民戰疫留下的寶貴經驗。進入“長期戰疫”,騰訊基金會將致力于讓這些經驗長久留存。

對此,除醫務和研究人員外,騰訊戰疫基金將城鄉社區居民列為第三類重點人群。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以微信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已經在支持信息流通、搜集疫情線索、支持社區防控、倡導衛生習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于這些經驗,騰訊基金會將持續投入資源,開放產品和技術能力,促進傳染病和公共衛生方面的科普教育。

科技助力:

做好公共衛生研究的“數字化助手”

近半個世紀以來,慈善基金會在推動全球公共衛生研究和實踐方面成就豐碩,洛克菲勒基金會和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隨著戰疫基金設立,騰訊基金會在支持公共衛生領域研究方面也正式破題。

兼顧防治全面支持公共衛生科研

慈善基金會促進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方面的同行經驗包括:資助或建立一流醫學院,以培養醫學和公共衛生人才;與一流科研機構合作,推動病原研究、疫苗研發等工作;與媒體和社區合作,開展流行病學研究和監測等。

這些經驗給騰訊基金會啟發。根據規劃,圍繞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核心,騰訊戰疫基金支持的科研領域非常全面,不僅包括臨床診療、藥物和疫苗研發等,而且包括病原研究、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監測和預測等。

據騰訊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樣的布局主要基于這樣一個基本認識,即:縱觀全球和本地經驗,人類與病原體的較量大致在“治”與“防”兩個層面展開。而每次病毒導致人類社會瘟疫的爆發,皆因這兩方面出現漏洞。

因此,騰訊戰疫基金努力支持領域上覆蓋防治,雙管齊下。其中,防主要是包括對傳染病及病原體的研究,對疫情的預防和監測,公共衛生宣傳和健康教育;治主要是包括對新發再發傳染病的診療,包括臨床診斷、藥物篩選和疫苗研發等。

為公共衛生科研提供三重助力

除承襲已有經驗外,背靠科技企業的騰訊基金會也有望貢獻新思路。據介紹,除捐贈資金外,騰訊基金會將自身定位為公共衛生研究的“數字化助手”角色,至少在如下三個方面為科研工作提供科技助力。

一是數據能力的支持。在不違背用戶意愿和科技倫理的前提下,通過社群、地圖和消費等大數據與科研、醫療和政務等大數據的比對,加上算法和算力支持,有望對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監測和預測提供更加精準的參考。

二是產品和技術能力的支持。此次新冠疫情中,騰訊旗下的健康、地圖、小程序等產品在實時信息發布、疫情走勢監控、社群聯防聯控等方面都提供了堅實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搭載騰訊覓影醫學影像AI和騰訊云等技術的CT設備陸續在湖北多家醫院部署,最快在兩秒內識別新冠肺炎,顯著緩解病例診斷和篩查壓力。據悉,這些經驗已被國家工信部、衛建委、科技部等吸收,以制定下一步政策指導文件。

三是生態能力的支持。騰訊戰疫基金劃出2億元設立資金池,激勵技術團隊開發抗疫公益小程序,吸引超過1000個團隊“投標”。這種生態化思維和能力也將被騰訊基金會用于對基礎科研的支持。據悉,騰訊基金會計劃設立科研專題資金池,并成立專門的專家委員會,鼓勵和支持更多科技助力傳染病防治的研究課題。

以大數據和AI助力鐘南山團隊

這種“數字化助手”的定位已經在具體合作中得到直觀體現。2月26日,鐘南山院士團隊與騰訊方面正式達成合作,共同成立“大數據及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由鐘南山本人擔任實驗室主任。攜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固是當務之急,聯合實驗室的長遠目標則是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攻堅流行病、呼吸疾病和胸科疾病的篩查和防控預警。

例如,騰訊的海量用戶基礎、云計算能力和醫學AI技術將被用于輔助臨床決策,在全國持續開展多中心臨床科研,建立輻射全國的疾病報告和預測預警系統。又如,針對新冠肺炎、流感、手足口等傳染病以及呼吸疾病,雙方將構建連接線上線下的篩查機制。

為人類公共衛生事業探索“中國經驗”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病毒一直深刻影響著人類的整體健康和文明進程。新冠疫情不是病毒對人類發起的第一次挑戰,相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事實上,除了在上世紀末消滅天花病毒之外,我們尚未對任何其他病毒取得過全面勝利。

進入本世紀,各種流行病風暴空前頻發,人類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共同對抗傳染病、改善公共衛生,已經成為全人類義不容辭的責任,并且有賴各方在基礎科學研究、預防和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體系、健康教育等領域的長期努力。

作為一家信仰科學精神、奉行理性公益的基金會,騰訊基金會志在公共衛生、尤其是傳染病防治領域持續長期投入,與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媒體和公眾密切協作,為全人類的公共衛生事業探索和貢獻“中國經驗”。

一圖讀懂騰訊戰疫基金

如何助力公共衛生事業

(本期撰稿:marcodeng)

出品: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 騰訊發展研究辦公室 騰訊企業社會責任部 騰訊集團公共事務部;鳴謝:騰訊企業文化部 騰訊科學技術協會 騰訊研究院

http://pic1.arkoo.com/99DD8469F4AB4F17BE8B53E6D78D7567/picture/o_1ec933roitc91tu711f9173u1q6h9m.jpg

閱讀 373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