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瀕危植物小葉紅豆遺傳多樣性及適應性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以“Isolation effects and soil properties driv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inOrmosia microphyllapopulations”為題的研究論文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Scientific Reports(IF 2025=3.9,JCR1區,中科院3區),我所為第一單位,廣西植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戰略研究決策咨詢首席專家團隊、廣西科學院特色植物保育及利用創新團隊成員、我所韋霄研究員和唐健民副研究員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我所楊一山研究實習員為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西植物研究所基本業務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資助。
被稱為“廣西紫檀”或“小葉紫檀”的小葉紅豆不僅是中國特有種之一,還是紅豆屬中唯一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該物種地理分布狹窄,僅分布于中國的廣西、貴州、福建、廣東等地區的常綠闊葉林及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其自然資源匱乏,種群更新緩慢且長期以來受到嚴重的盜采。
該研究以6個小葉紅豆野生種群為對象,通過測定其土壤的理化性質并利用Hyper-seq基因測序技術研究其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探究地理隔離、生態隔離對其種群間遺傳分化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分布于天坑中的小葉紅豆居群遺傳多樣性較低,天坑環境的單一選擇作用和種群的奠基者效應可能是其原因之一。另外,天坑居群也與其他居群產生了較大的遺傳分化。IBD檢測結果表明,喀斯特天坑特殊的地理隔離和種群間的地理距離可促進種群間的遺傳分化。另外,土壤中的K、TK含量也會促進小葉紅豆種群間的遺傳分化。
6個小葉紅豆種群的土壤特性分析
6個小葉紅豆種群的系統發育分析(a,b)和主成分分析(c,d)
6個小葉紅豆種群的遺傳分化分析(a)、IBD檢測(b)和IBE檢測(c)
該研究不僅有助于揭示小葉紅豆的生態適應性及進化潛力,還可以為生態恢復、物種遷地保護及種質資源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