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 > 保護動態

世界糧食日 | 提升公眾認知是推動可持續消費的基礎

媒體:原創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會   專業號:世界自然基金會 2023-10-17 10:10:18

你知道什么是“生態友好型產品”嗎?你了解相關的可持續認證嗎?你愿意為生態友好型產品買單嗎?

如果你也對上述問題的答案感到好奇,WWF的這本指南一定能滿足你。WWF聚焦于和消費者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可持續棕櫚油、可持續大豆、可持續牛肉、可持續飼料、可持續水產等生態友好產品,推出了國內第一份相關專業研究——《生態友好型產品消費行為促進指南》

指南根據調研得出結論,在中國一線城市的中青年消費群體中,只有20%-40%的消費者認識到大豆、牛肉、棕櫚油和其他一些軟商品可能有毀林風險,并且大多數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最高綠色溢價不到10%。此外,近90% 的消費者表示沒買過或者沒有注意自己是否買過可持續認證產品,但超90%的消費者愿意分享購買過的生態友好型產品。

為了促進可持續消費行為,指南還基于社會行為改變傳播模型(SBCC)從個體、社群、社會、宏觀四個層面給出了消費行為促進策略建議。

指南核心發現

消費者現階段認知與行為洞察

指南采取問卷調研、焦點小組與桌面調研結合的形式對相關品類的生態友好型產品的消費者行為展開調研分析,探究了當下中國一線城市消費者對生態友好產品認知、購買、分享、傳播的各類場景。

總體來看,消費者對生態友好型產品的整體認知水平較低,對什么是生態友好型產品,以及各類可持續認證的認知都有待提高。

指南主要洞察:

超過 80% 的消費者能夠認知到,與砍伐森林直接關聯的紙張以及其他木材及相關產品在其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有可能造成毀林問題。而對于棕櫚油、大豆、肉類等與毀林風險的關聯相對間接和隱蔽的產品,消費者對其毀林問題的認知度普遍較低(20%~40% 之間)。

超過90% 的消費者認為生態友好產品主要是“原材料生態友好”的,而對于供應鏈過程、末端處理以及產品可持續/環保認證的感知較弱。

有84.67% 的受訪者認為生態友好型產品應該是“全環節公開透明和可追溯的”,這說明消費者十分認可可追溯體系的效用。同時,約有95% 的消費者認為可追溯體系對于水產的可持續性十分重要。

對于生態友好型產品,消費者普遍具有較高的購買意愿。其中,76.39% 的消費者表示愿意購買有可持續棕櫚油認證的商品;76% 的受訪者在購買食品時會在乎產品是否有相關可持續認證,50.27% 的受訪者在購買肉類產品是會在乎產品是否有相關可持續認證。

10% 以內的綠色溢價幅度是大部分消費者能接受的范圍。

微信朋友圈、微博和朋友或親戚推薦是消費者看到/聽說可持續棕櫚油、可持續水產品等認證標識或產品的主要渠道。

近90% 的消費者表示沒買過或者沒有注意自己是否買過可持續認證產品。

大賣場、電商平臺和新零售超市是消費者購買生態友好型產品的主要渠道。此外,中型超市、新零售平臺和社交電商也同樣重要。

超90% 的消費者愿意分享購買過的生態友好型產品。“是否聽說過可持續相關認證”對于“是否會分享”有顯著影響。對于愿意分享的消費者來說,77.53% 會因為“想要影響更多的朋友加入生態友好型消費”而進行分享,57.88% 會因為“產品超出期待”或“分享能得到商家的優惠或獎勵”而進行分享。

©《生態友好型產品消費行為促進指南》/WWF

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關鍵要素

消費者行為決策流程包括“初始階段——認知——意愿——連接——行為——分享”六個階段。指南發現,消費者占比從認知、意愿到行動均存在相當程度的衰減,且衰減主要發生在兩大環節:初始階段到認知,以及購買意愿到實際行為??上驳氖?,有認知的受訪者更容易產生購買意愿和行動,另一方面,即便具備了認知和購買意愿,而實際產生購買行為的受訪者仍有相當程度的衰減。

指南提出,消費者認知提升能夠極大程度上促進消費者對于生態友好型產品的購買,認知越高的人購買意愿越高,且意愿越高,發生過購買行為的比例就越高。

提高消費者的意愿到實際行動的轉化率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強化消費者的行為動機,二是解決消費者認為或實際行動中遇到的障礙。

整體來看,與生態友好型產品相關的背景知識,包括環境知識、產品安全知識、生態標簽知識等均對消費者生態友好型產品購買意愿具有積極影響。指南還發現,提升對產品可持續性價值和效益的引導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強化消費者購買相關產品的意愿。同時,當消費者了解到沒有可持續認證的產品可能正在毀林、威脅物種的生存、或是對社會和生態有其他的嚴重破壞時,對于非剛需或有替代品的產品他們極有可能選擇拒絕購買。此外,附加的權益與價格優惠是激勵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因素。

指南主要洞察:

僅有約10%~15% 的人對于生態友好型產品有認知,在既具備認知又擁有購買意愿的消費者中,僅有約三分之一左右的人產生了實際行動。

有認知的群體購買意愿的轉化率均高于95%,說明建立認知是促進后續購買決策最為關鍵的環節。

對于什么是可持續棕櫚油與可持續水產,大部分消費者處于“聽說過,但不清楚具體情況”“說不清楚”的狀態。棕櫚油通常作為相關產品的眾多成分之一,因為品類分散且在產品成分中的標識不統一,導致大部分消費者缺乏對棕櫚油相關產品的認知。

近三分之一的消費者表示“不知道什么是可持續認證”是他們沒有購買生態友好型產品的重要因素。

在購買生態友好型產品的原因中,有61.6% 的人選擇了產品有質量安全保障與可追溯。除質量安全外,“認為使用可持續棕櫚油產品可以保護森林,對環境和生物更友好”、“更有益于健康”以及“品牌信譽良好、口碑好”是直接促使消費者購買生態友好型產品的其他三大因素。

超過一半的消費者表示,當他們得知“可持續棕櫚油不毀林”和“可持續棕櫚油產品的生產、流通、銷售環節信息可追溯、更放心”的信息后,購買可持續棕櫚油產品的意愿也會有所提升。

生態友好產品消費高潛力群體在24~40 歲的受訪者中占比最大,更有可能來自于有孩子的家庭,并且主要集中于年收入在12萬以上的群體。

©《生態友好型產品消費行為促進指南》/WWF

生態友好消費行為促進策略建議

經過消費者行為與影響因素分析,指南根據消費者行為驅動模型SICAS,針對生態友好型產品從各個層面給出了消費者促進策略建議。

個體層面

應強化信息科普,提升消費者對于生態友好型商品的感知;

社群層面

需要優先定位高潛力群體,分階段逐步覆蓋更多消費人群;

社會層面

全面促進品牌、零售商、NGO、媒體的聯合倡導,為生態友好商品消費促進營造更有利的市場環境;

宏觀政策層面

需要持續完善可持續產品標準認證體系,及政策法規建設,以推動形成更大規模的綠色消費市場。

消費溝通策略與行動指南

指南強調,提升公眾對于生態友好型產品的認知是目前最核心和緊迫的事情,也是進一步推進意愿向行動轉化,促使消費者實際行為轉變的基礎。針對消費者的認知缺乏現狀,結合消費者行為促進關鍵要素,制定相應的溝通策略。

指南以WWF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 聯合出品、商道縱橫作為開發支持的國內首個面向消費者的生態友好型產品指南《森林友好產品消費者指南》為例,提出了消費者溝通策略:

01.強化意義與鏈接:為什么要關注?與消費者的關系?

02.清晰概念與范圍:生態友好型消費是什么?什么是零毀林?涉及哪些產品?

03.給出行為策略:消費者應該怎么做?

閱讀 177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