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 > 保護動態

“野生大熊貓第一市”:如何與大熊貓共處?

媒體:南方周末 綿陽熊貓分局  作者:同媒體   專業號: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2024-01-12 11:54:42

尋找熊貓糞便。剛到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王朗)工作,趙聯軍和同事便接到了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漫山遍野的竹林,眾人犯了難。“由于各種原因,我們平時幾乎不上山,根本不清楚目標在哪。”回憶起近20年前的一幕,如今已是大熊貓國家公園王朗片區保護局局長的趙聯軍發出感慨。王朗位于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背靠九寨溝、黃龍兩大景區,擁有不輸兩地的美景,也曾是人跡罕至的山野。

如今,王朗有二十多條固定監測樣線,紅外相機覆蓋大熊貓出現的角落,找到熊貓糞便,對在深山中健步如飛的護林員不再是難事——常年生活在王朗的野生大熊貓有34只左右,比十年前第四次全國大熊貓調查結果的28只還有所增加。

▲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胡宇拍攝 / 圖)

王朗的變化,是綿陽野生大熊貓保護的縮影。綿陽是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地區,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0種、野生植物79種,特別是野生大熊貓數量占到了全世界的近1/4(418只),是名副其實的“野生大熊貓第一市”。

綿陽保護大熊貓歷史源遠流長,過去一直不斷加強珍稀瀕危物種拯救及其棲息地保護。2022年起,綿陽大力實施科技立市、產業強市、開放活市、人才興市、生態美市的“五市戰略”,以“生態美市”戰略為代表的頂層設計,又將生態文明建設推至新的戰略高度。

在“野生大熊貓第一市”的綿陽,人們如何找到一條與大熊貓的共處之道?

1。保護野生動物,也是在保護村民們的家

12月,大熊貓國家公園王朗片區大雪封山,此地的冬季漫長而寒冷,深山中的保護站正在裝修,完工后將擁有熱水、沖水馬桶和舒適的床鋪。

40年前,當美國動物學家喬治·夏勒來到王朗保護區時,這里只有簡陋的棚屋。野生大熊貓經歷了地震、雪崩和竹子死亡后,僅有十幾頭存活,科學家認為沒有研究的必要。

此時的王朗,砍木頭比保護野生動物更受關注——上世紀70、80年代,林業財政是平武縣的經濟支柱之一。更復雜的局面是,盜獵者的窩棚明目張膽地搭在保護區的公路旁,甚至位于保護區圈養大熊貓的場所范圍內。

王朗的情況只是曾經保護失序的一個側面。同在平武縣的新驛村,過去是知名的“寡婦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里多數男性都因盜獵鋃鐺入獄,留下妻子和孩子。

盜獵確屬無奈之舉。“都是為了養家糊口。”老獵人杜林說。依靠銳利的鷹眼,新驛村過去的神槍手總能捕捉到密林中的風吹草動。不過,相比更容易見到的其它野生動物,大熊貓并不好被獵殺。

事實上,綿陽各級政府部門一直對非法獵捕、運輸、交易、食用野生動物等行為采取“零容忍”態度,各種野生動物保護“嚴巡嚴打”專項整治行動取得不可忽視的成效。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老獵人杜林開始與老本行“決裂”,他如今的身份是新驛村巡山護林隊隊員。從2017年開始,他與村民們組建起巡山護林隊,打擊曾經猖獗的盜獵行為。

▲新驛村巡護隊

“保護區最主要的威脅其實來自周邊社區。”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副總裁、老河溝自然保護中心主任馬劍解釋。2012年,桃花源基金會與平武縣政府簽訂老河溝國有林場50年委托管理協議,建立了老河溝自然保護區。

比起架設紅外相機等工作,巡山護林隊在打擊盜獵方面收獲甚少——現在幾乎沒人打獵了。但如果把時針撥回到三十年多前,這些隊員就是他們現在打擊的對象,14名隊員中,有12人過去是獵手,約一半曾因盜獵吃過牢飯。

“如果(盜獵)被抓到,一個家庭就毀了。”杜林深知,“所以我們現在保護野生動物,也是在保護村民們的家庭。”

2。保護離不開政府開放、包容的態度

“綿陽之所以在野生大熊貓保護工作中取得突出成效,離不開政府開放、包容的態度。”大熊貓國家公園綿陽管理分局保護部部長袁家貴介紹,綿陽創新建立了公益組織、社會資本、社區群眾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保護地新模式。

老河溝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第一個完全由民間機構管理的社會公益型自然保護區。“政府把一片區域委托給一個民間機構進行管理,這在中國還是首次。”袁家貴說。

▲老河溝自然保護區風光

除了鼓勵國內民間機構參與保護,綿陽也鼓勵國際環保組織參與保護。

在趙聯軍的記憶中,1997年是一個關鍵時間點。當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在平武縣啟動了“綜合保護與發展項目”。國內國外的多位專家來到王朗,頻繁舉行各式各樣的培訓。保護區工作人員并沒有專業背景,但經過培訓和實踐,有人成了兩棲爬行類動物專家、植物專家,還發表了有影響力的論文。

正是在當地政府“開放、包容”的環境下,趙聯軍和同事們學會了設置監測樣線,以固定的頻率沿著樣線巡護,搜集科學研究所需的監測數據。最開始他們只有一張搜集熊貓數據的表格,后來有了搜集小型獸類、兩棲爬行類、鳥類的表格,如今紙質表格已經不再使用,換成了更方便的手機App。”

▲老河溝紅外相機拍攝的野生大熊貓

“1997年起,王朗真是一個月一個變化。到2000年,王朗保護區的能力已經在全省排在前面。”趙聯軍說。目前王朗已連續開展大熊貓及其伴生動物科學監測26年。

近年來,綿陽生態保護成效明顯,自然保護地數量不斷增加、保護面積不斷擴大——建設各類自然保護地42個、總面積5726.8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28.3%。綿陽的野生大熊貓種群100%納入大熊貓國家公園,大熊貓棲息地保有率達96.24%,遠高于大熊貓國家公園劃界的技術標準。

綿陽還建立了綿陽熊貓分局共管理事會和社區共管理事會,正在探索國家公園管理機構、地方政府、社會力量參與支持國家公園建設的新路徑,這也讓“野生大熊貓第一市”生態品牌更加響亮。

3。村民錢袋子鼓起來,保護才能順利開展

熊貓與人緊密連接。在綿陽,人們很早就意識到,不僅要保護大熊貓等野生動物的安全,保障原住民的生存權也同樣重要。

綿陽市許多政府官員都明白一個道理:“只有讓村民錢袋子鼓起來,保護工作才能更順利開展”。為此,綿陽培育了諸多與大熊貓相關的生態產品,例如平武關壩蜂蜜獲批大熊貓國家公園首批原生態產品、南五味子成為首個世界自然基金會“大熊貓友好型認證”產品。

說起蜂蜜,平武縣幾乎人人都知道一位北京來的“蜜蜂博士”,他也用自己的方式幫助村民鼓起了錢袋子。

▲平武“蜜蜂博士”張玉波的蜂場

在平武寫作博士論文時,北京林業大學生態學博士張玉波發現當地的“棒棒巢”蜂箱不夠科學:一段木頭劈成兩半中間掏空,秋天從這種蜂箱取蜜,不得不破壞蜂巢,再過濾出蜂蜜,會傷害很多蜜蜂幼蟲。

張玉波在一本古籍中看到了“格子蜂箱”養蜂法,操作簡單且取蜜時不會傷害到蜜蜂幼蟲。“國內也有一些不傷害蜜蜂幼蟲的蜂箱,但操作繁瑣”,農業部門也給村民組織培訓、發放蜂箱,但村民過兩天就忘得干干凈凈,“把蜂箱當做劈柴燒了”。

真正讓張玉波下決心辭去北京工作跑到平武縣金蜂村養蜂,源于博士論文寫作時常駐山村村書記的一通電話,對方說村里的蜂群減少了80%-90%。張玉波隨后寄了不少資料,但書記說“不要再寄了,我們這沒人能看得懂”。

經過實踐,“格子蜂箱”最終在平武取得了成功:每個蜂箱產量是傳統蜂箱產量的約1.5倍,蜜蜂越冬存活率也從50%提升至95%左右。2020年開始,張玉波每年向當地老百姓發放“格子蜂箱”,并免費培訓養蜂技術。采用新型蜂箱后,一名養蜂人管理蜂群的上限從100群提高到200群,養蜂戶綜合經濟效益也提高了一倍以上。

▲蜜蜂博士張玉波給村民培訓養蜂技術

有了成功經驗后,平武縣政府順勢而為,采取“政府+企業+項目+高層次人才”模式,成立中華蜜蜂研究室,并組建以張玉波為組長的中蜂博士科研服務團隊。平武縣提供了100萬元的真金白銀支持,引導高層次人才助力中蜂產業發展。

事實上,綿陽打造的生態產品不僅局限于蜂蜜等。例如,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團隊還支持關壩村成立烏仁核桃專業合作社,有序發展冷水魚產業,開展中草藥種植可持續利用等。

據了解,平武縣正在打造大熊貓家園重要生態特色農產品供給縣,利用優質生態環境優勢,打造了上百種“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產品,地標產品)。

4。人人參與保護

除了幫助村民從保護中獲益,綿陽還在探索“人人參與保護”新模式。

2015年9月,在平武縣林業局、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等機構的幫助和支持下,關壩村成立了全國唯一一個探索以社區為主導、創建生物多樣性保護機制為目標的自然保護小區。自然保護小區是指在保護面積不足以設立保護區,又確有必要保護某些動植物而劃定的區域,旨在探索適合當地的保護發展新模式。

在關壩,保護小區建立了一支25人的巡護隊,組織開展以大熊貓為主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建立舉報獎勵機制,發動全村對毒魚、電魚、挖藥、打獵等行為進行監督和制止。

2017年,村民大會制定了村規民約:不許打獵、電魚、挖中藥材,違反者不能得到村上的分紅。每人都簽了字。

關壩村村書記喬良介紹,村集體靠養蜂、生態旅游等的收入,有50%分給村民,20%留作村集體經濟經費,15%撥給保護小區建設,15%用于籌備旅游合作社。

2021年,關壩流域自然保護小區入選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5。發掘育人價值,開辟自然教育藍海

關壩村村民從“熊貓蜂蜜”中嘗到了甜頭,但近幾年大環境影響疊加本地蜂蜜產量激增,蜂蜜單價由高點的每斤300多元滑落到50元,銷路也不如此前順暢。喬良算過賬,養蜂合作社賺的錢支撐不了村里在保護方面的投入。

綿陽正在尋找新的增長點破局,以自然教育為代表的生態文旅被寄予了厚望。

2023年8月,一個成員在9-15歲、來自四川省內的20人的小團隊來到了關壩,他們上了觀察蜜蜂、認識蜂巢、取蜜、野外生存、觀星等課程,在大自然中度過了兩天的快樂時光。關壩村配備了1位協調員、1位攝影師、2位廚師、3位安全員、4名講師,均由村民組成。

▲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大自然開展科普活動

喬良深知,相較于一線城市專業機構提供的觀鳥、捉蟲、認植物等課程,村民們能講授的博物知識很有限,但他們也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比如養蜂、種菜、磨豆腐等村民最熟悉的農業農村知識,都被開發成生動的自然教育課程,獲得了城市孩子的喜愛。

雖然目前商業化自然教育沒有給關壩帶來太多收入,但喬良仍計劃培養更多村民成為持證自然教育講師,完善后勤保障團隊的能力,同時興建民宿等基礎設施,接待更多客人來到關壩,增加村民收入。

關壩所在的平武縣,正在創建“中國自然教育第一縣”。除了平武,綿陽市安州、北川等縣區同樣擁有優質的生態環境資源,也在探索適合自身的自然教育、生態文旅模式。

2021年底,全國首個“生態護林員協會”——綿陽市安州區千佛山生態護林員協會成立。協會由大熊貓國家公園千佛山社區生態護林員、安州區國有林場職工、社區村民和鄉鎮企業代表等50余名會員組成。護林員們自主設計自然教育活動,擔任解說員。2022年,千佛山鎮累計接待了超10萬人次游客,旅游綜合收入達5.5億元。

目前,綿陽多數地方探索以“自然教育講師+學員”的傳統自然教育模式,而在北川縣,政府開始注意到自然教育的育人價值,希望找到一條全民共建自然教育的道路。

北川縣城里藏著一所可能是國內自然教育做得最好的幼兒園之一——安昌幼兒園。在“5·12地震”后,它隨北川新縣城一起新生。名字寓意“安于自然,昌于教育”。

▲北川安昌幼兒園(梁娟拍攝 / 圖)

這里,孩子們在院子耕種,赤腳感受泥土的松軟;在園外郊游,捕捉曠野的呼吸;在操場輪流飼養昆蟲,體會生命的意義;在草坪用放大鏡觀察葉子、花朵和果實,欣喜于驚奇的發現;在山坡上打滾,獲得最天真的快樂。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而孕育他們的土壤就是大自然。”園長梁娟說。

安昌幼兒園正和北川縣自然資源局合作,將幼兒園孩子們和老師共同繪制的北川當地特色物種的四本繪本付印。大熊貓國家公園北川片區小寨子溝管理處科技科教與對外協調科科長廖光炯介紹,該繪本目前已在全縣部分幼兒園、小學推廣,未來計劃推廣至全縣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更遠的目標是向全綿陽市普及。

截至當前,綿陽各區縣政府部門已與30余家自然教育機構合作開展自然教育,開發了自然觀察等7大類活動課程,編制了10余種本土自然教育讀本。綿陽市計劃優先安排原住居民參與到自然教育、生態文旅工作中,讓居民因保護受益。

對綿陽而言,發展自然教育的另一個機遇是,市民期盼許久的九綿高速江油至平武段即將于2023年年底通行,全線將于2024年建成通行,屆時綿陽至九寨溝路程由原來的6小時縮短至3小時,將給綿陽帶來眾多九寨溝外溢游客,本地更多人有望吃上“生態飯”。

▲綿陽城區航拍 (楊建拍攝 / 圖)

在這種背景下,更大的自然教育藍圖正在謀劃制定中。2023年10月,平武縣召開自然教育總規編制啟動會,綿陽市級層面的自然教育總體規劃也在謀劃中。

“自然教育是國家公園未來發展的大趨勢。打好生態這張牌,一方面促進本地居民提升保護意識,另一方面普惠外地游客共享發展成果。”袁家貴說。

來源:

(文中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單位提供)

轉自: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地

來源:南方周末 綿陽熊貓分局

微信號:cwcawx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閱讀 302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