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秦艽
秦艽為我國重要的傳統藥材,其來源也比較多,較為復雜。在秦艽項下《中國藥典》收錄的有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粗莖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 以及小秦艽G.dahurica Fisch. (即烏達里秦艽) 四種基源。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種習稱“小秦艽”。
秦艽秦艽在我國具有2 000多年的藥用歷史,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歷代本草均有收載,其中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述:“秦齊出秦中,以根作羅紋交糾者佳,故名秦艽”。
秦艽功效具有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用于風濕痹痛,筋脈拘攣,骨節酸痛,日晡潮熱,小兒疳積發熱。
秦艽 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
秦艽 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原植物
秦艽為多年生草本,別名大葉秦艽、左秦艽、西大艽。大葉秦艽主要分布于黃土高原及青藏高原東緣, 位于該區的甘肅、陜西、四川、山西等省是秦艽的主要產區,
冠檐藍色或藍紫色,先端5裂。
秦艽原藥材(野生品)
秦艽藥材性狀:呈類圓柱形,上粗下細,扭曲不直,長10~30cm,直徑1~3cm。表面黃棕色或灰黃色,有縱向或扭曲的縱皺紋,頂端有殘存莖基及纖維狀葉鞘。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略顯油性,皮部黃色或棕黃色,木部黃色。氣特異,味苦、微澀。
粗莖秦艽 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
粗莖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原植物
粗莖秦艽別名蘿卜艽,牛尾艽。野生分布在我國西南地區, 主要分布在西藏的波密、左貢、芒康、邦達;四川的理塘、若爾蓋;云南的昭通、迪慶、怒江、大理、麗江;貴州的威寧、赫章、水城、盤縣、雷山;甘肅的碌曲、夏河。
筒部黃白色,冠檐藍紫色或深藍色
粗莖秦艽原藥材(栽培品)
現在秦艽的主流栽培品種粗莖秦艽,是2015年以后剛人工栽培成功的品種。主要栽培于云南大理一帶。
栽培秦艽2年后便可以采收,且含量也符合藥典要求,價格低廉,深受藥企歡迎。因此栽培的粗莖秦艽是市場上主流的藥材商品。
麻花艽 Gentiana straminea Maxim
麻花秦艽 G.straminea Maxim原植物
麻花秦艽又名麻花艽,野生分布于西藏、四川、青海、甘肅、寧夏及湖北西部。
生于高山草甸、灌叢、林下、林間空地、山溝、多石干山坡及河灘等地,海拔2000-4950米。
麻花艽花萼筒黃綠色
麻花秦艽原藥材(野生品)
麻花艽藥材性狀:呈類圓錐形,多由數個小根糾聚而膨大,直徑可達7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網狀孔紋。質松脆,易折斷,斷面多呈枯朽狀。
小秦艽(達烏里秦艽) Gentiana dahurica Fisch
小秦艽 Gentiana dahurica Fisch 原植物
小秦艽別名為達烏里秦艽、興安龍膽、山秦艽。野生資源主要分布于四川北部及西北部、西北、華北、東北等地區。
多生于田邊、路旁、河灘、湖邊沙地、水溝邊、向陽山坡及干草原等地,海拔870-4500米。
小秦艽原藥材(野生品)
小秦艽藥材性狀:呈類圓錐形或類圓柱形,長8~15cm,直徑0。2~1cm。表面棕黃色。主根通常1個,殘存的莖基有纖維狀葉鞘,下部多分枝。斷面黃白色。
四種秦艽藥材對比:
四種基源秦艽藥材對比
野生秦艽為國家三級保護之物,隨著自然保護的重視,在力度逐漸加大,野生秦艽資源供應會越來越少。很多保護區均在禁止采挖秦艽藥材,以及三江源保護區的規劃。都會使野生秦艽資源逐漸退出市場。
雖然在早期我們使用的秦艽均為野生資源,但后期隨著各地秦艽栽培的成功,大面積種植,逐漸會由栽培代替野生資源。
以上四種秦艽基源植物的區別點見如下檢索表:
1、疏散聚傘花序頂生及腋生;花梗長3-4厘米。
2、花冠黃綠色;萼筒一側開裂…………麻花艽
2、花冠深藍色,萼筒不裂,稀一側淺裂………達烏里秦艽
1、花簇生枝頂呈頭狀或輪狀腋生;無梗。
3、莖近頂部葉苞葉狀,包被頭狀花序……粗莖秦艽
3、莖近頂部葉小,不包被頭狀花序………秦艽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