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毛果木蓮在昆明植物園首次開花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內遷地保護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毛果木蓮(Manglietia ventii N. V. Tiep)首次開花。這標志著毛果木蓮在昆明植物園的遷地保護取得初步成功,對其遷地保護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毛果木蓮Manglietia ventii,隸屬于木蘭科Magnoliaceae木蓮屬Manglietia,常綠喬木,由Tiep(1980年)根據在云南省屏邊采集的標本命名并發表。僅分布于云南東南部的屏邊、河口、金平等縣,是木蘭型(Magnolia-type)植物中較原始的種類,對研究古植物區系及木蘭科分類系統和演化有一定的科研學術價值。其主要識別特征:高可達30米,外芽鱗、嫩枝、葉柄、葉背,佛焰苞狀苞片背面及雌蕊群密被淡黃色平伏柔毛,老枝上殘留有毛,花下垂,花期4-5月,果期8-9月。由于其分布區域狹窄或呈間斷分布,成年個體較少,生境受到人為干擾和破壞,個體數量持續減少,被納入《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2010-2020年)及緊急行動計劃(2010-2015年)》中20個急需優先拯救保護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之一,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中的受威脅等級為瀕危(EN:D1)。
此次在昆明植物園開花的毛果木蓮,來源于2009年在野外種質資源調查中獲得的種子經繁殖和培育的實生苗。2015年,該苗木在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專類園構建了25株的毛果木蓮遷地保護種群,旨在開展其遷地保護生物學研究,并喚起社會大眾對該物種保護工作的廣泛重視。苗木定植時的地徑1.2~1.4厘米,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凍害。2019年采集的生長數據顯示平均株高3.8米,平均地徑7.3厘米。2023年,該毛果木蓮遷地保護種群的植株平均株高8.33米,平均地徑15厘米。定植于昆明植物園極小種群野生保護植物專類園7年來,毛果木蓮生長良好,雖經歷凍害但沒有影響其正常生長,表明毛果木蓮適應行較強。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系統開展了毛果木蓮的保護生物學研究,并同該物種分布區的林草部分、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等合作,在建立保護小區保護分布于保護區外的種群的同時,開展了種群增強、回歸和種群重建工作,實現了毛果木蓮的有效搶救性保護。因此,毛果木蓮沒有再列入《云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名錄(2021版)》中實施搶救性保護。
毛果木蓮在原生境的花期為4月-5月,此次毛果木蓮在9月開花,諸多因素是值得我們繼續關注研究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研究團隊已開展的研究表明:毛果木蓮的花朵下垂,有利于規避不利環境因素影響其繁殖適合度,單花花朵開放兩次,第一次開花在傍晚,持續2小時后閉合,第二天下午二次開放,之后逐漸凋謝,直至脫落,這與華蓋木的單花動態類似,有利于為傳粉昆蟲提供舒適的庇護場所。此外,毛果木蓮以異交為主,需要傳粉者,它的訪花者主要出現在第一次開放期間,主要有薊馬、隱翅蟲、金龜甲、棕褐色象鼻甲蟲、綠背甲蟲、螞蟻、長綠飛虱等;金龜甲和象鼻甲蟲為有效傳粉者。物種水平的毛果木蓮遺傳多樣性并不低,但昆明植物園的毛果木蓮遷地保護種群是7個研究種群中遺傳多樣性較低的群體。
毛果木蓮樹干挺拔通直,木材結構細致,耐腐抗蟲能力強,是優質、珍貴的用材樹種;生長速度快,樹形高大,樹冠優美、花色淡雅、芳香,四季常青,又是極具開發前景的園林觀賞植物。
毛果木蓮下垂的花朵
被密毛的毛果木蓮雌蕊群
毛果木蓮單花解剖圖
毛果木蓮葉片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