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tài) > 保護動態(tài)

氣變項目研究系列8 | 社會力量參與災害風險治理與韌性建設經驗——以國際美慈組織應對非洲之角干旱為例

媒體:原創(chuàng)  作者:老牛基金會   專業(yè)號:老牛基金會 2023-07-20 13:04:07

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是適應氣候變化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基礎。社會力量憑借其靈活機動性、技能豐富性、動員社會性等優(yōu)勢,在專業(yè)技能、物資資源、組織機制等方面具有參與災害風險治理的天然優(yōu)勢,逐漸成為我國預防災害風險和應對突發(fā)事件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

基于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災害,老牛基金會與壹基金共同發(fā)起“氣候變化背景下自然災害應對策略研究與實踐”項目(簡稱“氣變項目”),通過與中國農科院環(huán)發(fā)所、北師大風創(chuàng)中心合作,探索研究社會組織適應氣候變化的自然災害應對策略;通過實施“安全家園·老牛生命學堂”項目,開展河南受災社區(qū)防災減災與應急能力建設。

本項目研究成果將分為以下幾個模塊陸續(xù)分享:

● 回顧河南特大暴雨災害中社會力量應對過程及其創(chuàng)新舉措

● 國際社會組織適應氣候變化參與災害風險治理的有效經驗

- 以紐約市為例

- 以荷蘭鹿特丹市為例

- 以倫敦為例

● 氣候變化下社會力量有效參與災害響應與韌性建設路徑

- 適應氣候變化的城市洪水災害應對策略--路徑解析

- 社會力量參與氣候變化下災害風險治理--鄭州“7·20”暴雨災害中社會力量應對回顧

- 社會力量參與災害風險治理與韌性建設經驗--以IFRC應對乍得洪水災害為例

注:已分享的研究成果文章可點擊標題或本文末尾“往期推薦”查看。

在過去數十年里,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干旱及高溫熱浪的發(fā)生頻率和受災面積均有所增加,許多地區(qū)還發(fā)生了影響較為嚴重的復合高溫干旱事件,給經濟、農業(yè)、人體健康以及人民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

2022年夏季,全球大范圍創(chuàng)下高溫記錄,我國長江流域發(fā)生歷史罕見夏秋冬連旱,影響范圍廣、造成損失重;受高溫干旱等因素影響,湖南、廣西、江西、湖北、廣東和重慶6個省份發(fā)生森林火災503起,其中重慶等地出現(xiàn)的40℃以上極端高溫引發(fā)了多處森林火災,造成大量人員轉移安置。

基于此,本篇主要以國際美慈組織(MERCY CORPS)參與非洲干旱災害治理為案例,分享國際社會組織適應氣候變化參與災害風險治理的有效經驗,以期為中國社會組織參與災害治理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案例背景

干旱在非洲之角(圖1)的發(fā)生概率在過去20年間增加了近一倍,盡早采取預防措施對于避免災害事件造成大量生命損失至關重要。迄今為止,各國政府、捐助者、援助機構和當地社區(qū)采取了大量干旱應對措施(圖2),力求減輕干旱災害影響并增強地區(qū)和人民抗擊干旱災害的能力。

這些共同努力,在減少饑餓和貧困、加強韌性能力、改進災害風險治理和干旱不可避免發(fā)生時的應急響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根據非洲之角2000至2015年的干旱災害應對數據分析表明,國際社會組織對非洲之角韌性建設的資金投入“在15年內使人道主義響應的凈成本,比未做韌性投資情景下預計的應急響應成本降低了16億美元”。

圖1 非洲之角(約188萬平方千米,人口約1.15億;包括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肯尼亞等國。資料來源:https://baike.sogou.com/v224112.htm#!)

圖2 人道主義組織在非洲之角開展的干旱應對措施(資料來源:Mercy Corps,2022)

2022年,拉尼娜現(xiàn)象再次發(fā)生,使得非洲之角遭受近40年有衛(wèi)星記錄以來最干燥的氣象條件和最炎熱的溫度。此次干旱不僅導致莊稼歉收,畜牧業(yè)受到嚴重挑戰(zhàn),通貨膨脹和整個地區(qū)糧食價格飆升,還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索馬里已有超過1300萬人需要緊急糧食援助;4500-5500萬人將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

東非各國政府、聯(lián)合國機構和歐盟一起呼吁提供緊急人道主義援助(例如食物、水和現(xiàn)金),以應對此次危機。國際美慈組織(MERCY CORPS)在采取干旱應對措施時尤其強調,既要關注短期的干旱災害應急響應,也要關注長期的災害韌性建設。

知識補給Tips:

厄爾尼諾(El Niño)事件,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水大范圍高于多年平均值0.5℃以上、持續(xù)超過6個月的現(xiàn)象。厄爾尼諾現(xiàn)象會使原來干旱少雨的地方發(fā)生洪澇災害,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反而出現(xiàn)長時間的干旱少雨;厄爾尼諾現(xiàn)象易導致我國熱帶氣旋增多;南旱北澇;冷冬概率高。

拉尼娜(La Nina)事件,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圍持續(xù)異常變冷,海水表層溫度低于多年平均值0.5℃以上、持續(xù)超過6個月的現(xiàn)象。拉尼娜現(xiàn)象會使得干旱地區(qū)更加干旱,多雨地區(qū)暴雨成災;拉尼娜現(xiàn)象會導致我國夏季主雨帶偏南,造成南澇北旱;長江中下游雨季大多推遲;暖冬概率升高。

二、國際美慈組織應對非洲之角2022年干旱災害的舉措

國際美慈組織從“緊急救災”與“長期韌性建設”兩個方面,分別對非洲之角2022年的干旱災害實施了大量的援助措施。

1、緊急救災援助

國際美慈組織通過與社區(qū)、政府和私營部門合作,提高當地災害應對能力,以在短期內保護生命、資產和生計,同時為長期的韌性建設奠定基礎,從而應對干旱。采取的緊急救災援助措施主要有:

● 向近萬個受干旱影響的家庭提供現(xiàn)金援助以滿足基本需求;

● 通過打井挖渠引水、恢復供水點及安裝水箱,為居民和畜牧生計提供水源,超過1.2萬個家庭從中受益;

● 為主要種畜分配高營養(yǎng)成分的緊急飼料,提供獸醫(yī)服務,使牲畜存活并保持健康;幫助1萬個家庭維持了畜牧業(yè)和農牧綜合業(yè)的生計;

● 增強市場聯(lián)系和金融支持,提供市場信息,拓寬牲畜銷售渠道。

圖3 非洲之角糧食危機嚴重程度與國際美慈組織援助分布(資料來源:Mercy Corps,2022)

2、長期韌性建設

國際美慈組織致力于從以下三個方面作出長期韌性建設的努力(圖4):

(1)利用成熟的工具,快速、靈活的響應危機;

(2)加強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幫助社區(qū)為嚴重干旱做好準備、應對和恢復;

(3)解決危機的根本驅動因素,包括氣候變化、沖突和自然資源退化。

圖4 國際美慈組織呼吁的韌性建設路徑(資料來源:Mercy Corps,2022)

(1)微觀:梳理已有經驗知識,制訂應急預案并加強宣傳和準備。

政府與私營部門應就危機管理機制、危機管理標準等達成一致,制定應急預案,明確要資助的活動事項,并保留一定的預算靈活性,以避免在危機應對時出現(xiàn)偏差。

● 加強多主體間風險溝通,監(jiān)測災害風險情況,盡早識別預警信號,及時采取響應舉措,從而真正減輕干旱造成的危機影響。

● 將靈活融資機制普遍納入非洲之角所有現(xiàn)有和新的發(fā)展規(guī)劃中。簡化危機應對中的資金使用程序,使社會組織能夠更好地從常規(guī)業(yè)務快速轉向應急響應,同時保護災害發(fā)生地區(qū)的韌性發(fā)展成果。

● 為適應性管理創(chuàng)造條件。為災害風險監(jiān)測和學習等關鍵職能提供足夠的資金,將規(guī)劃和應急響應決策權下放。

● 借助Harvesting平臺為小農戶提供所需的大數據,包括天氣、農業(yè)技術、金融貸款信息、市場信息,并應用機器學習算法幫助降低企業(yè)和金融機構的風險。

圖5 案例:美國國際開發(fā)署資助的旨在提高埃塞俄比亞干旱地區(qū)的牧民區(qū)的韌性和擴大市場(PRIME)發(fā)展計劃(資料來源:Mercy Corps,2022)

知識補給Tips:

去庫存(destocking)是指企業(yè)或經濟體減少商品庫存水平,以降低庫存成本、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應對市場需求變化等。災害發(fā)生后及時去庫存有利于:

①減少災害損失;

②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釋放資金,用于其他重要用途,如修復設備、購買緊急物資等;

③及時調整產品供應,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④降低企業(yè)的運營風險,避免庫存積壓導致資金周轉困難;

⑤釋放資源為搶險救災、恢復重建提供支持。

正式制度指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的行為規(guī)范,如各種成文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規(guī)章、契約等;非正式制度是指人們在長期交往中自發(fā)形成并被人們無意識接受的行為規(guī)范,主要包括價值道德規(guī)范、風俗文化習慣、意識形態(tài)等。

(2)中觀:加強災害應對的正式與非正式機制建設,涵養(yǎng)社會資本,促進社區(qū)韌性建設。

在以往的干旱應對過程中,人道主義行動側重于提供直接支持,如現(xiàn)金、食物、水和營養(yǎng)援助。但同樣重要的是,應對措施要幫助社區(qū)從危機中恢復,并提升社區(qū)的韌性能力。因此國際美慈組織還致力于為社區(qū)社會組織、社區(qū)網絡、非正式機構等提供支持。

● 基于正式社會保障制度開展工作。促進人道主義行動補充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援助的覆蓋面廣度和深度,“橫向”覆蓋更多符合條件的家庭,或“縱向”增加滿足人們緊急需求的福利水平(例如額外的現(xiàn)金支持),從而在頻繁發(fā)生嚴重干旱的情況下保護家庭的資產和生計。

● 支持非正式社會保障體系。通常包括現(xiàn)金和貸款;食物、水和其他實物援助;社會心理支持等。同時,還應尋找機會投資并利用非正式社會保障體系,培育安全文化,來增強應急響應能力。此外,人道主義組織還可以支持社區(qū)自己提出的倡議,推動人道主義援助本地化,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影響力并使權力和決策本地化。

● 基于市場的干預措施應對災害危機與韌性建設。其中一種重要干預措施就是“去庫存”。此外,人道主義組織還應利用自身社會網絡優(yōu)勢,針對特定情況,及時更新干預措施技術指南。

圖6 案例:在干旱災害發(fā)生之前、期間和之后支持牲畜市場去庫存以建立風險抵御能力(資料來源:Mercy Corps,2022)

(3)宏觀:針對干旱災害的根源問題,在氣候變化、沖突及資源退化等方面加強干預。

僅僅減輕災害直接風險,而對災害產生原因不做探索,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危機。因此,國際美慈組織從災害危機產生的根本因素著手,呼吁政府與社會組織、本地居民等共同協(xié)作,改變自然與社會環(huán)境,提升抵御災害的韌性能力。

● 增加對脆弱和受沖突影響國家的氣候脆弱社區(qū)的資助,特別是制定和實施氣候適應行動。

● 增加對建設和平、善治和社會包容工作的資助,將其納入應對干旱工作。國際美慈組織的“在復雜危機中促進和平(Advancing Peace in Complex Crises,APCC)”框架為在一系列沖突類型和安全條件下實現(xiàn)這一目標提供了指導。

● 加強國家和地方政府在脆弱旱地自然資源管理方面的技術能力,重點是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牧場再生和水資源管理的改善。倡導促進更大程度的社區(qū)主導和傳統(tǒng)自然資源管理方法的政策。

● 國際美慈組織技術團隊開發(fā)了YAFE軟件,旨在使用人工智能(AI)與信息通信(ICT)技術,收集匯總謠言、危險言論等負面信息,識別潛在的社會風險,以支持地方領導人在社會矛盾升級為暴力沖突之前解決這些問題;同時支持創(chuàng)建數字實踐社區(qū),為用戶提供線上對話的平臺,提高社會群體凝聚力。

圖7 APCC框架(資料來源:Mercy Corps,2022)

圖8 YAFE軟件運營邏輯與主界面(資料來源:Mercy Corps. 2020)

三、案例經驗

1、著眼于災害危機的根本驅動因素,有效提升了風險治理能力

氣候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得以往常規(guī)防災措施失靈,極端事件更加要求加強常態(tài)下韌性建設。國際美慈組織立足于氣候變化、地區(qū)沖突以及自然資源退化等災害風險底層驅動力的治理,不斷探索更新對氣候變化等復雜情景的科學認知,完善面向不確定性和復合型風險的韌性知識體系,長期致力于非洲之角的韌性建設,有效提升了應對干旱的能力,保障了地區(qū)居民的生命安全與生計發(fā)展。

2、投資非正式社會保障體系,拓展了社會保障覆蓋范圍與深度

國際美慈組織在非洲之角以社區(qū)為基本單元,協(xié)調人道主義援助行動與正式社會保障體系之間的銜接,通過多渠道投資非正式社會保障體系,支持建立幫助社區(qū)準備、應對和恢復中的正式與非正式社會保障體系。從而有效拓展了社會保障的覆蓋范圍和深度,保護了在頻繁災害中的家庭財產和生計。

3、因地制宜使用或開發(fā)成熟工具,提高了靈活應對災害危機的效能

國際美慈組織大力支持相關機構探索復雜情境下的適用性技術,以全方位、全過程的信息化技術為支撐,在風險感知、形勢研判、決策處置等各方面落實信息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撐(如Harvesting平臺等);同時也充分重視兼容性的“土科技、軟技術”,發(fā)展面向社區(qū)、面向鄉(xiāng)村的適應性技術能力(如“YAFE數字社區(qū)”軟件等)。

此外,國際美慈組織還大力資助市場化、社會化的韌性建設和災害響應措施,如開發(fā)社會發(fā)展與風險治理框架(如APCC框架)、《畜畜業(yè)和綜合性農業(yè)物資供應手冊》等,制定適宜于在干旱周期中采用的市場化干預措施。

國際美慈組織及其合作伙伴,從氣候變化、地區(qū)沖突等根本的災害驅動因素出發(fā),通過加大對非洲之角韌性建設的資金支持,幫助社區(qū)提高了災害風險應對能力,旨在應對當前干旱影響的同時,也為不可避免的未來危機做好準備。

本篇以國際美慈在應對干旱災害中采取的行動為例,希望能夠發(fā)掘社會力量參與災害風險治理的創(chuàng)新舉措,推動全社會氣候適應能力建設。

聲明:本系列內容僅是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仍需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和完善,期待與社會各界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主要參考資料

[1]. Mercy Corps. 2022. Outsmarting La Niña. https://www.mercycorps.org/research-resources/outsmarting-la-nina-drought-response

[2]. Mercy Corps. 2020. Community Cohesion in A Digital Space:Lessons from YAFE Pilot Combating Dangerous Speech. https://www.mercycorps.org/research-resources/community-cohesion-digital-space

閱讀 271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作品,版權歸發(fā)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fā)布的轉載作品,由發(fā)布者按照互聯(lián)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無商業(yè)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聯(lián)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