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淡相宜”的樹葉——茶:孫英寶植物科學畫科普(65)
“濃淡相宜”的樹葉——茶
作者:孫英寶
茶是山茶科山茶屬的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原產于我國西南部,在地球上主要分布于北緯 30 度至南緯 16 度,最早于約公元 前 2737 年被發現。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世界上有 160 個國家和地區的 20 多億人飲茶,也有約 60 個國家種茶。茶葉在我國產生后,首先伴隨中國文化向朝鮮、日本、東南亞、中亞、西亞傳播。16 世紀始,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茶葉作為主要貿易商品向俄羅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瑞典等歐洲國家傳播。嗣后,通過歐洲國家的殖民擴張,茶葉種植與加工等技術被傳播到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經過上千年傳播,茶最終成為世界性飲料。
我國是茶的發源地,茶區分布廣泛,茶樹種類繁多,品種優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我國歷代茶人不斷革新制茶工藝,富有創造性地開發了各種各樣的茶。根據加工方法和成品茶的品質特點,茶可以分為六大類:綠茶、紅茶、烏龍茶(青茶)、黃茶、黑茶和白茶。茶文化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歷史,并已與我國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文化本身的融合與創新。茶文化興于唐而盛于宋。唐代陸羽的《茶經》是世界第一部關于茶的著作,被稱為“茶 道的百科全書”。
茶葉在我國有近 5000 年的藥用歷史。《本草拾遺》《神農本草》 等古代多本醫學著作中均記載了茶葉的保健和藥用功能。茶葉有提神、除燥、化痰消炎、解暑清熱等功效。現代研究表明,茶葉中含有豐富的化學物質,包括茶多酚、茶氨酸、茶皂素、茶多糖、茶類胡蘿卜素、咖啡堿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茶多酚(tea polyphenols)。茶多酚是一類以 α- 苯基苯并吡喃為基本結構的多羥基酚類化合物的統稱,主要包括黃烷醇類(兒茶素類)、黃酮類、黃酮醇類、花色苷類、酚酸類、縮酚酸類及聚合酚類等 30 余種化合物。茶多酚具有“七抗、二防、三降一解”的功效,七抗為抗氧化、抗炎、抗腫瘤、抗輻射、抗病毒、抗過敏和抗菌;二防為防動脈粥樣硬化和防老年癡呆;三降一解為降血脂、降血糖、降體重和解毒。此外,茶多酚對動物腸道黏膜屏障有著積極的調控作用,可在畜牧生產中應用。茶多酚具有多種藥理學作用,這是由于其含有較多的酚羥基 (-OH)而具有一系列獨特的化學性質,如能與蛋白質、生物堿、多糖結合;能與多種金屬離子發生絡合作用;具有還原性,能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活性等。
我國是茶的故鄉,擁有豐富的茶資源。近 50 年以來,我國茶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取得諸多進步,天然活性成分的發現、分離和應用得到質的飛躍。大力開發涉茶功能性終端產品,既可滿足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也是茶產業未來的希望。

茶(戴越繪圖)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