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紅毛猩猩日 | 森林“油”好綠色消費,為棲息地保護助力
今天是國際紅毛猩猩日。當前,紅毛猩猩處于“極危”狀態,生活在雨林之外的我們能為此做些什么?其實,生活中支持可持續棕櫚油等森林友好、綠色低碳的消費選擇,能夠保護紅毛猩猩的棲息地,值得我們一起改變認知、付出行動、擴大影響。
滅絕陰影籠罩下的亞洲類人猿
國際紅毛猩猩日
紅毛猩猩(Orangutan)是猩猩科唯一分布在亞洲的屬(genus),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樹棲哺乳動物。它們與人類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6.4%,能夠使用工具,還會學習并更新知識庫。紅毛猩猩因其在維持生態系統健康方面的作用而被稱為“森林園丁”。
據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記載,紅毛猩猩現有的三個物種——打巴奴里猩猩(Pongo tapanuliensis)、蘇門答臘猩猩(Pongo abelii)、婆羅洲猩猩(Pongo pygmaeus)的種群數量均在下降,且都處于“極危”(CR)狀態。
©naturepl.com/
Suzi Eszterhas/WWF-Canon
打巴奴里猩猩 (Pongo tapanuliensis)
2017年,打巴奴里猩猩被科學家們認定為新物種,它們分布在印度尼西亞西部面積約 1,000 平方公里的森林中,同時也是所有類人猿中數量最稀少的一種,只有不到800只。
目前,該物種正面臨著因種植油棕和香蕉等農作物進行的毀林、非法狩獵、沖突殺戮以及金礦開采、地熱和水能開發而導致棲息地喪失的威脅。
北蘇門答臘大學的一項分析發現,從2007年到2020年,農業種植園和定居點的擴張導致了打巴奴里猩猩棲息地大部分的毀林現象。在此期間,棲息地的森林面積從25,038公頃減少到21,734公頃,與此同時,橡膠和油棕等農業種植園面積翻倍增加。
蘇門答臘猩猩(Pongo abelii)
蘇門答臘猩猩的最新種群數量估計為 1.38萬,絕大多數出現在印尼蘇門答臘島的“勒塞爾生態系統”(Leuser Ecosystem)中。不幸的是,蘇門答臘島北部的猩猩棲息地以極高的速度喪失,這主要是由于火災、森林轉變為油棕種植園和其他農業發展造成的。
拉瓦辛基爾(Rawa Singkil)野生動物保護區被稱為“世界猩猩之都”,是島上最密集的蘇門答臘猩猩種群的家園,有1,500 只個體生活在這里。該保護區也是極度瀕危的蘇門答臘虎(Panthera tigris sumatrae)、蘇門答臘犀(Dicerorhinus sumatrensis)和蘇門答臘象(Elephas maximus sumatranus)僅存的完整棲息地之一,還是生態價值巨大的泥炭地。
盡管該保護區如此重要,但其中大片地區仍因農業(主要是油棕種植)而遭到破壞。森林損失監測平臺 TheTreeMap 發現,保護區在 2022 年損失了 700 公頃的原始泥炭沼澤森林,而該地同年的森林砍伐量是 2021 年的 12 倍,也是自 2001 年以來有記錄的最高森林損失水平。假如破壞持續下去,將使蘇門答臘猩猩等物種面臨野外滅絕的危險。
婆羅洲猩猩 (Pongo pygmaeus)
婆羅洲猩猩是紅毛猩猩三個物種中數量最多的,大約有10萬左右的種群規模,主要分布于馬來西亞沙巴與砂拉越,以及印尼的加里曼丹地區。1973年至 2016 年間,婆羅洲猩猩種群數量下降了近三分之二。
婆羅洲猩猩生存面臨的兩個主要威脅包括毀林導致的棲息地喪失,以及土地用于農業和基礎設施開發。據研究,加里曼丹島的森林面積從 2001 年至 2017 年減少了 14%(約604 萬公頃),其中 306 萬公頃森林最終轉變為了工業種植園,主要種植油棕和紙漿用木材。
紅毛猩猩棲息地保護與可持續棕櫚油
國際紅毛猩猩日
紅毛猩猩保護的核心是保護它們的自然棲息地,保護它們賴以生存的廣袤雨林。通過建立保護區、恢復退化的棲息地和建設生態走廊,守護猩猩與森林生態系統的聯系,同時堅決打擊偷獵盜獵與非法野生動物貿易。
包括紅毛猩猩在內的許多物種,它們棲息地的喪失與我們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的,隱藏在眾多商品成分表中的一樣東西有關——棕櫚油。紅毛猩猩所生活的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不僅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櫚油產地。
©NATUREPL.COM/ANUP SHAH/WWF
隨著全球油棕種植的快速擴張,不可持續的棕櫚油所帶來的環境壓力成為了全球關注的重點,包括熱帶雨林及泥炭地的損毀,190多種野生動物棲息地喪失的威脅,以及空氣、土壤、水污染等問題。
如今,發展可持續棕櫚油,建設森林友好的供應鏈已成為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共識。棕櫚油產地政府和專業機構為可持續生產的棕櫚油及其衍生品提供了標準和認證;越來越多棕櫚油企業做出承諾,即“不毀林、不開發泥炭地、尊重社區權利”的 NDPE 政策,并披露相關信息;棕櫚油產地的各利益相關方也共同開展了大量工作,為保護區建設及可持續認證的推廣群策群力。
WWF與棕櫚油的可持續發展上,一直與各利益相關方和政府機構合作,確保棕櫚油生產的可持續,開展產地端與消費端的對話;在國內,WWF和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攜手合作伙伴,聯合發起了中國可持續棕櫚油倡議(CSPOA),支持企業等相關方開展棕櫚油供應鏈轉型工作,并通過森林友好供應鏈轉型試點與倡議,鼓勵更多企業承諾消除毀林,實現森林友好采購。
森林友好型產品消費,選擇造就不同
國際紅毛猩猩日
作為消費者,我們可以通過做出明智的消費選擇,主動傳播森林友好低碳消費觀念等,發揮我們的力量來支持紅毛猩猩等物種的保護工作。
不久前,WWF與商道縱橫聯合發布了《生態友好型產品消費行為促進指南》,通過開展消費者行為調研,希望了解大眾對可持續棕櫚油等生態友好產品的認知現狀、消費意愿及購買行為的影響因素。
《指南》顯示,超過90%的消費者認為生態友好產品主要是“原材料生態友好”的,84.67%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是供應鏈“全環節公開透明和可追溯的”;超過 80%的消費者能夠認知到與砍伐森林直接關聯的紙張、木材及相關產品有可能造成毀林問題,然而對于棕櫚油、大豆、肉類等與毀林風險的關聯相對間接和隱蔽的產品,消費者對其毀林問題的認知度普遍較低,其中棕櫚油僅為36%。此外,近 90% 的消費者表示沒買過或者沒有注意自己是否買過可持續認證產品。
為鼓勵更多消費者了解可持續棕櫚油等森林友好供應鏈信息,WWF在7月全國低碳周活動期間,推出了“WWF低碳食尚生活”小程序,聯合森林友好合作企業,圍繞低碳生活、知識普及、線下低碳商超打卡等內容,通過做任務、集拼圖、得徽章、贏獎品的形式,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增進綠色可持續消費意識的平臺。
參考資料
https://www.iucnredlist.org/species/121097935/123797627#population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238087
https://news.mongabay.com/2023/04/worlds-newest-great-ape-faces-habitat-loss-multiple-threats-will-it-survive/
https://news.mongabay.com/2023/03/palm-oil-deforestation-hits-record-high-in-sumatras-orangutan-capital/
https://conbio.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conl.12622
Gaveau, D.L., Locatelli, B., Salim, M.A., Yaen, H., Pacheco, P. and Sheil, D. (2018). ‘Rise and fall of forest loss and industrial plantations in Borneo (2000–2017)’, Conservation Letters, p.e12622.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