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航一起,守護延續1.4億年的傳奇
2023年初,在長江邊,武漢漁政碼頭,國航公益放流站正式揭牌。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揭牌當日共放生中華鱘510尾,長吻鮠4000尾,胭脂魚50尾,并對中華鱘植入跟蹤信標并登記專屬碼,為研究中華鱘種群洄游提供寶貴數據。
中華鱘是大型江海洄游性魚類,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布在東亞大陸架及其主要注入的河流中。其屬于軟骨硬鱗魚類,起源于1.4億年以前。
作為古老而神秘的洄游魚類,中華鱘是唯一已知的秋季在長江繁殖的魚類;它是長江魚王,也是近海佳客,是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它被冠以“中華”之名,見證無數歷史,與中華民族有著剪不斷的深厚淵源。
拯救瀕危魚類,共建生命長江。在“國航長江生態保護基金”的支持下,“攜手國航,追鱘長江”公益活動拉開了保護中華鱘的序幕,也讓這一珍稀的旗艦物種再次走入人們的視野。
留給“中華之魚”的時間,不多了
中華鱘曾經的自然地理分布區很廣,它們能經由河口進入多條大型中華河流,是名副其實的“中華之魚”。
然而,從上世紀末開始,就只有長江有中華鱘記錄了。這意味著,長江是目前唯一擁有中華鱘及其產卵場的河流,也是中華鱘終生牽掛的故鄉。
江里出生、海里生長,中華鱘的一生從淡水產卵場開始,最終游向大海。相關資料顯示,中華鱘在物種進化、江海聯系、物種的遺傳資源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縱觀江海魚生,中華鱘的生活史和種群豐富度與其棲息的區域環境質量息息相關,因此,中華鱘是江海重要的指示物種和傘護種。“我們的江海保護得好不好,中華鱘具有重要的發言權。”
而留給它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2021年度中華鱘自然繁殖監測結果表明,在目前已知的唯一天然產卵場葛洲壩壩下江段,已經連續5年未發現野生中華鱘自然繁殖的跡象,2021年監測發現,回到壩下產卵場繁殖的中華鱘群體數量僅15尾。
“中華鱘之父”、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危起偉介紹,目前已經突破了中華鱘人工繁殖和全人工繁殖技術,保存物種不至于滅絕,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人工群體長期可持續需要有自然種群遺傳多樣性的支持。
另一方面,長江“十年休漁”,給中華鱘野生種群的修復帶來了重要的契機。
為了保護長江生態系統,2020年1月1日0時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啟“十年禁漁”,23 萬漁民退捕上岸。
專家預測,漁業資源可以得到部分恢復。只有整體實現長江中魚類種類的恢復,才能構建長江生物多樣性的新格局,這是長江大保護期待實現的美好愿景。
保護它,就是保護長江
中華鱘自然分布貫穿長江上中下游和近海,是長江水生生物的典型代表,其保護涉及地域廣、領域多,涵蓋漁業、工程、政策法規和長江水域及沿岸社會經濟方方面面。在危起偉看來,“其成敗不僅僅是一條魚的保護成敗,更是長江生物多樣性和長江水生態保護成敗的關鍵。”
長江的干流、支流、湖泊和濕地血脈相連,形成獨特的生命系統,分布著多達4300多種的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長江特有魚類170多種。但隨著人類活動愈發頻繁,生態環境逐漸惡化,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正呈現逐年降低的趨勢。
2016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長江生態保護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2019年1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明確了長江需要著力解決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圍繞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的一系列行動緊鑼密鼓地展開。2021年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同年3月,我國首部流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施行。
系列舉措讓長江干支流水質明顯提升,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
而類似中華鱘等物種的棲息繁衍,反映的正是長江水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
為守護中華鱘和它生活的家園長江,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攜手國航,追鱘長江”項目。旨在通過設立公益放流站,以科普講堂和專家研討會的形式,向社會傳遞“生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理念,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加入保護中華鱘、保護生態系統的隊伍,助力長江瀕危魚類資源恢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徐光表示:“2019年起,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開展合作,圍繞生態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主題,開展了不同類型的公益項目。在‘國航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支持下,開展‘攜手國航,追鱘長江’公益活動,對改善和優化長江水生生物群落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在長江流域開展科學放流是恢復長江瀕危魚類野外種群的有效方式之一。“攜手國航,追鱘長江”項目開展了中華鱘為主的瀕危珍稀魚類科學放流及科普宣教活動,讓社會公眾對中華鱘保護工作有更深入的認知,進一步提升了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營造了保護長江生態的良好氛圍。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黨委書記黃勤表示:“公益放流站的設立將為公眾科普、科學放流提供專業的場所,為救助長江瀕危魚類貢獻力量。”
據介紹,公益放流站將為企業、學校、社團等民間放流者提供科學放流的場所,成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宣傳教育活動的公益科普基地。
呵護水中國寶,唯愿讓它的身影暢游在長江中。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守護中華鱘,國航長江生態保護基金一直在行動。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