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新冠肺炎患者出現癥狀前1到2天病毒感染性最強
中國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COVID-19患者在癥狀開始出現前的1到2天傳染性最強。根據上周三發表在同行評議雜志《自然》上的一項小型研究,研究人員對廣州第八人民醫院的94名COVID-19患者進行了“病毒脫落”檢查。
科學家們對這些患者進行了咽喉拭子檢測,發現病毒數量在癥狀開始時最高,并在第21天逐漸下降到檢測的最低值。這一發現與在香港兩家醫院和中國廣東珠海的患者身上所做的其它小型研究發現是一致的。
該研究還從另外77對感染者與被感染者的單獨樣本中模擬了COVID-19的傳染性。 研究人員分析了從中國內外公開來源的配對數據,他們估計44%的傳播發生在患者的癥狀前階段,也就是在大量的家庭聚集和家庭外隔離等諸多環節中。
研究人員做出推斷,這些患者的傳染性開始于癥狀出現前的2.3天,而且會在癥狀出現前的0.7天達到頂峰。他們估計,這種傳染性會在一周內迅速下降。
研究人員在文章中寫道:“我們的分析表明,病毒可能在第一次癥狀出現前的2至3天開始脫落。我們迫切需要采用更加廣泛的追蹤標準,尋找癥狀出現前2至3天的潛在接觸者,以便有效的控制疫情。”
新冠肺炎患者癥狀前2-3天開始傳播病毒
這些發現與世界衛生組織之前的指導意見一致。該指導意見指出,感染者可能在出現癥狀前的1至3天就具有傳染性而且檢測結果呈陽性。在新加坡的幾個病例中就發現了癥狀前的傳播情況。
英國肯特州立大學的流行病學教授塔拉•史密斯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認為這項研究證實了之前關于癥狀前傳播的發現,以及感染者在開始出現癥狀時似乎有很高的病毒載量。史密斯說:“這似乎是他們最具傳染性的時候。”
史密斯說,在流感和麻疹等病毒中也可發現癥狀前傳播的情況,但在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征等其它冠狀病毒中并未發現。
史密斯說,需要進行更多的檢測,以確定癥狀前傳播和無癥狀傳播在當前疫情中所起的作用。這些發現也突出了采取保持社會距離等措施以防止這類傳播的重要性。
她說:“為了防止你傳播病毒,最重要的就是盡量避免與人接觸、勤洗手、戴口罩。”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