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落葉闊葉林25 ha監測樣地物種組成與群落特征
本研究對秦嶺落葉闊葉林25 ha樣地的物種組成與群落結構進行了介紹,該樣地森林群落更新良好,優勢種與生境緊密相關,物種溫帶區系特征明顯,具有溫帶向亞熱帶過渡特征。
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秦嶺中段南坡,居于秦嶺自然保護區群的中心位置,處于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植物區系成分復雜,不同地理分布的植物在群落中結合在一起的現象十分普遍。植被基帶上暖溫帶特色較為明顯,但又與各種類型的熱帶分布廣泛聯系,且為含有常綠樹種的落葉闊葉林,表現出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區域的植被景觀。這些特點說明了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被的過渡性質,為溫帶-亞熱帶過渡區山地森林的長期生物多樣性動態監測和機理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參照CTFS大樣地建立與監測技術規范和中國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CForBio)的統一標準,于2015在佛坪自然保護區內設置了一塊面積25 ha的動態監測樣地。樣地內樣地內DBH ≥ 1 cm的木本植物獨立個體有47,739株,隸屬于35科66屬119種。溫帶區系成分的科和屬分別占總科數和總屬數的41.18%和60%,溫帶區系特征明顯,秦嶺樣地海拔明顯比其他溫帶亞熱帶樣地高,導致其熱帶成分相對較少。稀有種比例較高,有51種,占總樹種42.86%,這可能由于該樣地亞熱帶向溫帶過渡特性較強,植被區系交匯對稀有種影響較大。
落葉樹種有106種,占總樹種的89.07%,在樣地內占絕對優勢。重要值≥ 1的物種共有20個,分別占樣地總個體數和總胸高斷面積的70.35%和57.41%,重要值最大的物種分別是喬木層的銳齒櫟(Quercus aliena)、亞喬木層的水榆花楸 (Sorbus alnifolia)和灌木層的刺葉櫟(Q. spinosa)。樣地內所有個體的平均胸徑為8.61 cm,整體徑級分布呈倒”J”型,小徑級個體較多,群落更新良好。
樣地的種-面積關系圖顯示物種數隨取樣面積的增大而增加,其增加速度由迅速到逐漸穩定。當取樣面積達到4 ha,物種數達到104。當取樣面積接近25 ha時,樣地物種數已趨于穩定。樣地內優勢種表現出大尺度的聚集分布,且它們的分布與生境緊密相關,不同物種表現出不同的生境偏好。基于中性理論的擴散限制和基于生態位分化的生境過濾可能是導致物種在小尺度上聚集的主要原因。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