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yl物種說】今日--高鰭白眼鮫(Sandbar shark)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目:真鯊目 Carcharhiniformes
科:真鯊科 Carcharhinidae
屬:真鯊屬 Carcharhinus
種:高鰭白眼鮫 C. plumbeus
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高鰭白眼鮫正視
物種介紹 Introduction
中文名:高鰭白眼鮫(拼音:gāo qí bái yǎn jiāo);
英文名:Sandbar shark;
學名:Carcharhinus plumbeus。
▲高鰭白眼鮫頭部特寫
高鰭白眼鮫,又名鉛灰真鯊、大沙,為白眼鮫科真鯊屬下的一個種,體長1.8-2.5米。分布于全球各溫、熱帶水域。棲息于近海、外海大陸棚及島棚外圍之深海水域,但亦常出現於內灣、港灣或河川出海口。以硬骨魚類、其他鯊魚、魟、甲殼類、頭足類等生物為食。胎生。
▲高鰭白眼鮫游行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易危(VU)
▲高鰭白眼鮫整體特寫
體長:1.8-2.5米
食性:硬骨魚類、其他鯊魚、魟、甲殼類、頭足類
繁殖:胎生,一胎可產1-14尾
習性:活動于內灣、港灣或河川出海口
分布: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外形特征 Deion
高鰭白眼鮫體長1.8-2.5米。 體呈紡錘型,軀干頗粗壯。頭寬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吻端寬圓。眼圓,瞬膜發達。前鼻瓣短,發育不完全;無口鼻溝或觸鬚。口裂寬,圓弧形,口閉時上下頜緊合,不露齒;上頜齒寬扁三角形,邊緣具明顯鋸齒,齒尖直立或外斜,無小齒尖;下頜齒較窄而直立,內外側皆凹入,邊緣略具鋸齒。噴水孔缺如。背鰭2個,背鰭間存在明顯的隆脊,第一背鰭寬大,起點在胸鰭基底后端或稍前,后緣凹入,上角鈍尖,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小,起點與臀鰭起點相對,后緣入凹,后角尖突;胸鰭大型,鐮刀形,后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鰭端伸達第一背鰭基底后端;尾鰭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后部間有一深缺刻,后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鈍圓。體背側灰褐色;腹側白色。鰭灰褐色,后緣較淡。
▲高鰭白眼鮫腹部
生態習性 Ecological Habit
高鰭白眼鮫棲息于近海、外海大陸棚及島棚外圍之深海水域,但亦常出現于內灣、港灣或河川出海口,但會避開沙灘、珊瑚礁區或碎石激浪區,有時會巡游于大洋中。主要以硬骨魚類、其他鯊魚、魟、甲殼類、頭足類等生物為食。
▲高鰭白眼鮫海底休息
生長繁殖 Growth and Breed
高鰭白眼鮫繁殖是胎生,妊娠估計持續8至12個月,一胎可產下1-14尾幼鯊,剛出生幼鯊體長可達65-75厘米。高鰭白眼鮫生長緩慢,繁殖力低,成熟年齡:在夏威夷地區8-10歲,西大西洋地區12-15歲。雌鯊隔年繁殖。
地理分布 Distribution
高鰭白眼鮫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溫、熱帶水域。也出現在紅海和地中海。
高鰭白眼鮫分布圖:
▲擱淺的高鰭白眼鮫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