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特使蘭博蒂尼出席“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圓桌會并致辭
北京,2023 年 5 月10 日——“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圓桌會暨“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會員大會今日在北京舉辦。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特使、“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聯合主席馬可·蘭博蒂尼(Marco Lambertini)出席會議并致辭。
“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由生態環境部與中外合作伙伴共同發起成立,旨在促進實現“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共識、合作和一致行動。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圓桌會圍繞“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進行了展望,并對聯盟最新的政策研究成果等進行了發布和討論。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新加坡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司長李克新、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一級巡視員丁杰等中外嘉賓出席會議并致辭。
蘭博蒂尼在致辭中指出,去年12月,世界各國在由中國擔任主席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上通過了極具雄心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設立了到2030年遏制并扭轉自然損失的目標,承諾將保護和恢復自然,減少消費碳足跡,并將資金導向自然向好。作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一帶一路”倡議有機會也有責任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目標和“巴黎協定”氣候目標的實現做出切實貢獻。
蘭博蒂尼表示,在能源投資綠色轉型方面,中國攜手“一帶一路”國家正積極采取行動,逐步減少傳統化石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投資。而目前,在其它基礎設施投資(如線性基礎設施投資)領域,“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正迎來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新機遇。他強調,“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資應該建立在對項目所在區域生態系統整體考量的基礎上,著眼于對區域生態系統的綜合影響,而非僅限于基礎設施本身。因此,投資時不僅需要消除基礎設施對自然的負面影響,還需要采取更綜合、全面、基于景觀的方法,為地區環境和社會帶來更多正向價值,從而真正實踐“遏止并扭轉”生物多樣性喪失、實現自然正增長的目標。同時,通過將項目的重大財政投資視為支持改善環境和社會問題的財政工具,建立健全更強大和清晰的環境和社會信息投資監測、核查和報告機制等,“一帶一路”可持續基礎設施投資將更好地踐行“昆蒙框架”和巴黎協定目標,貢獻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
隨后,會議集中發布了政策研究的最新成果,包含WWF與國際合作伙伴共同支持的 綠色發展指南三期(交通燈項目),為綠色“一帶一路”未來發展提供了新視角新思路。
如需聯系采訪事宜或了解更多信息,請發郵件至:news@wwfchina.org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