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韩免费影院-日韩免费专区-日韩男女-福利片国产-福利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物種庫
 
首頁 > 保護界動態 > 保護動態

牢記使命 抓住重點 奮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環境部黨組學習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讀書班集

媒體:原創  作者:環境保護基金會   專業號:環境保護基金會 2023-10-12 11:08:11

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科技體制機制改革

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 李海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是我們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行動指南。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強化科技支撐、推動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論述,為進一步做好生態環境科技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將在生態環境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記囑托勇擔當、深化改革立潮頭,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科技全面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而拼搏奮斗。

一是扎實推進使命導向管理改革試點,認真落實國家科技體制改革部署要求,推動實現“科技領域”向“領域科技”轉變。二是努力實現生態環境領域國家實驗室和大科學裝置“零”的突破,打造生態環境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攻克減污降碳協同、新污染物治理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三是強化院地、院企合作,加快構建立體化生態環境科技“全國一盤棋”支撐體系,助力打造高水平生態環境科技人才隊伍。四是建設生態環境科學數據中心,強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以高標準生態環境監測支撐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站長 張大偉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是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綱領和科學指南,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黨委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堅持以高標準監測支撐高水平保護,將以下重點工作作為踐行“兩個維護”的務實舉措抓好落實:

一是高標準建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堅持全國生態環境監測“一張網”,優化調整現有國家網絡,持續推進地方監測數據與國家聯網,將國家網成熟的數字化質控管理經驗模式向地方推廣延伸。加快補齊聲環境、生態質量、溫室氣體、新污染物等監測短板,推進傳感器、圖像解析等現代感知技術的應用試點,推動天空地海一體化立體監測體系建設。

二是高標準用好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在高效感知環境質量基礎上,不斷完善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加大監測數據共享力度;深入解析研判污染成因,加強人為與自然因素對環境質量變化影響的研究,探索環境質量和生態安全監測預警。持續推進美麗中國監測指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三是高標準助力污染源頭管控,緊盯企業自行監測短板,配合編制相關管理辦 法 及 配 套 技 術 文 件 ;推 動 顆 粒 物 、VOCs、氨等快速便攜檢測方法和快速篩查技術規范研究;完善全國技術培訓交流機制,配合開展排污單位自行監測幫扶。

以環境發展中心高質量發展

有力支撐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主任 陳明

作為生態環境部直屬單位,環境發展中心必須把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抓實抓好。從“四個重大轉變”中領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從“五個重大關系”中深化規律性認識,進一步錨定發展方向。圍繞“六項重大任務”,響應高標準打幾個漂亮標志性戰役的號令,在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大局中謀實策、出實招、求實效,緊盯重點區域、重要領域、關鍵環節,以中心的高質量發展全方位支撐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圍繞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進一步做強優勢業務領域;圍繞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發揮綠色低碳研究促進環境技術和環境標志認證等領域品牌作用;圍繞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緊盯國家戰略、服務地方需求,拓展管理支撐技術服務新空間;圍繞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全力支撐碳市場技術工作;圍繞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做實做深做細“鄰避”問題防范研究,為保障生態安全做貢獻;圍繞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在新污染物治理、排污權交易、大數據應用等領域積極拓展。在建設美麗中國的新征程上展現環發中心的新擔當、新作為。

扎實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建設發展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田春秀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是在新時代我國奮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實踐基礎上作出了新概括、新豐富、新發展,具體體現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從“十個堅持”擴展為“十個堅持”+“四個重大轉變”+“五個重大關系”,這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又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

“四個重大轉變”高度凝練總結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是新時代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主要成果的集中體現,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的集中體現。“五個重大關系”中,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這一對關系,相對于其他四個重大關系,居統攝、管總和引領地位,帶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長期性。“六項重大任務”進一步擘畫了美麗中國建設的路線圖和施工圖。“一個重大要求”進一步強化了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我們要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大會精神上來,緊密圍繞“三高地、兩平臺”,扎實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建設發展,加快推動和抓好抓實各項工作,在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做到“五個強化”抓好大會精神宣傳

中國環境報社社長 李瑞農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性認識的理論總結,也是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新聞宣傳要做到“五個強化”:一是強化保持戰略定力宣傳,通過理論文章、評論、典型案例等,把堅守環境質量、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道理講清楚、講明白;二是強化統籌和協同宣傳,加強生態環境治理中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把握、協同治理的創新做法、典型經驗的宣傳;三是強化攻堅宣傳,圍繞以更高標準打幾個漂亮的標志性戰役,突出宣傳攻堅的政治意識、具體戰法和重大進展;四是強化督察整改和解決老百姓“家門口”突出環境問題的宣傳,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環境質量的改善和老百姓直接感受的具體事實報道;五是強化美麗中國系列創建的宣傳。

報社近期工作:一是持續做好大會精神貫徹落實宣傳,組織專家解讀大會精神,開展重要話題討論,持續報道各地生態文明建設新擔當新作為新成就;二是圍繞攻堅戰的重點戰役和重要工作開展宣傳,加強督察發現的重大案例的解讀;三是加強國際傳播,盡快在海外新媒體平臺開設賬號,以圖片和視頻為主、以普通人的視角反映中國生態環保故事;四是開展生態文化和鐵軍建設宣傳,抓好中國生態文學論壇后續活動及作家采風活動、最美基層環保人宣傳活動等。

抓住大會對生態環保工作的全面部署

認真謀劃推動出版工作

中國環境出版集團董事長武德凱

一、緊緊抓住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內涵,深入宣傳、解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最新理論成果。作為生態環保領域重要宣傳陣地,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做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宣傳、解讀,組織專家學者,通過圖書、期刊、新媒體等多種手段,進行深入解讀、成果展現,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更好發揮指導作用。

二、緊緊抓住大會對生態環保工作的全面部署,認真謀劃、推動出版工作,做好文化支撐。我們要主動把工作融入國家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大局,對標對表總書記的要求,從“六項重大任務”中找準選題方向,找準切入點,努力使我們的圖書出版、期刊和新媒體宣傳、文化活動能夠更好服務中心工作。

三、緊緊抓住影響高質量發展的淤點堵點,切實提升做好宣傳教育工作的能力水平。落實好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必須增強內生動力、全面提高服務中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持續抓數字轉型、推進融合出版。二是大力推進市場化圖書生產,特別是要加大各級各類教材和科普產品的開發。三是調整營銷機制,推進精準發行,增強自主發行能力。四是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多種渠道充實人才隊伍,特別是編輯隊伍,為服務好中心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保障核安全高質量發展

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主任 嚴天文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極大豐富和創新發展,強調了黨的全面領導,凝練了新時代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突出了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思想之魂、方向之舵、推進之要,是我黨在新征程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總書記重要講話提出“確保核與輻射安全”的新論斷,是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核安全觀的新拓展,強調了構建嚴密的核安全責任體系,建成同我國核事業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核安全監管體系,推動核安全高質量發展,加強核安全領域的關鍵性、基礎性科技研發,積極參與和引領核安全國際合作,是做好核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發展核電放在了第十章“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僅著重強調核電的能源屬性,還重點突出低碳清潔的環保屬性,體現了鮮明的政策導向。核電以其清潔、低碳、高效等優勢,將成為加快綠色轉型、推進“雙碳”戰略、推動建設美麗中國的基礎性支柱能源。

我們必須將核安全工作放入生態環境保護、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全局中,著力做好核安全科技研發、數據共享與智能監管、安全預警與應急響應等三項攻堅任務。

提升在全球環境治理中更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主動引領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主任 張玉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為做好新征程生態環保對外合作與交流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引和行動路徑。

一是明確了我國從參與到引領全球環境治理的國際方位和路徑選擇,并強調了積極爭取戰略主動和于我有利的國際環境的目標任務。當今世界變亂交織,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政治化、外延化趨勢增強,環境外交在維護政治外交大局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斷凸顯。這要求我們基于大國實力,既要展現大國擔當,充分發揮國合會、綠色“一帶一路”、中國—東盟、中國—上合等生態環保合作機制和平臺的緩沖促進作用,繼續發揮《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主席國領導力;同時,也要保持戰略清醒,掌握戰略主動,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不斷提升在全球環境治理中更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主動引領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二是明確部署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六大重點任務”,也為生態環保對外合作更好地支撐保障生態環保中心工作指引了方向。我們將進一步發揮國際公約履約平臺和資源優勢,引入國際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有效支撐新污染物治理等標志性戰役,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落實“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加快發展工商業生物多樣性保護聯盟。推動含氟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綜合治理,助力“雙碳”目標實現。完善“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助力保障美麗中國建設。

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 劉國才

一、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轉化為“施工圖”

從目標、任務、責任三方面,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生態環保領域落實路徑進行謀劃設計,繪制了“施工圖”,推動落實取得實效。目標是努力方向、任務支撐目標實現、責任保障任務完成,形成閉環邏輯關系。

二、確立南京所工作應有站位和履職路徑

對黨建工作、業務工作、管理工作,分別明確應有站位、履職路徑,做到明晰而具體,對照易執行。以南京所事業全面發展服務美麗中國建設。

三、科技創新支撐部重點工作

支撐生態保護監管。支撐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安全、自然保護地監管、綠色低碳發展四部分。每部分均明確管理支撐、社會服務、科學研究的目標,以及重點工作。

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支撐凈土、碧水保衛戰,新污染物治理與化學物質環境管理,固廢污染治理與風險防控,農業農村污染治理與農業碳排放控制,構建綠色工程技術創新體系等5部分。每部分均明確管理支撐、社會服務、科學研究的目標,以及重點工作。

支撐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提升。服務生態環境基準與標準體系、生態環境監測能力、科技創新平臺與成果轉化能力提升。

陸海統籌 河海聯動 綜合治理

著力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應急研究所)所長 崔書紅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是做好新時代陸海統籌保護治理工作的根本遵循,為“以更高標準打幾個漂亮的標志性戰役”指明了方向。華南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在支撐珠江口鄰近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中堅持“陸海統籌、系統治理、突出重點、精準施策,協調聯動”的原則,針對鄰近海域總氮超標的突出問題,在科學溯源和精準核算基礎上,推動將總氮納入河流水質考核,分區分類開展入河(海)總氮削減等舉措,初步構建了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科研體系。為深入推進陸海統籌綜合治理提出如下建議:

一要以海定陸,統一陸海保護規劃與標準體系,探索加嚴污水處理總氮排放標準。將總氮納入陸源水質考核。研究建立河口水質標準。建立重點污染物由陸到海的考核指標和特別排放限值。加大面源和水產養殖尾水整治。二要協調聯動,推進陸海一體化監測體系建設和信息共享,將總氮等納入省控河流入海、跨界斷面監測。定期開展海洋生態系統監測評估。建立多部門陸海協作監測和數據共享機制。三要設立重大科技專項,開展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物輸移機理與生態響應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

學習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

積極做好生態環境決策管理支撐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 陸軍

環境規劃院積極學習、宣傳、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在人民日報發表宣傳文章,支持辦好美麗中國百人論壇 2023 年會。下一步,將繼續做好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規劃與政策研究。

一是積極開展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愿景、標志性指標、路線圖、評估考核與行動體系研究,支持推進國家重大戰略生態環保規劃實施和新時代美麗城市建設。發揮“美麗中國百人論壇”等平臺作用加強交流宣傳。

二是積極支持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支持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和重污染天氣績效分級管理研究,支撐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管,支持新污染物治理。強化生態安全框架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支撐。

三是積極做好“十五五”生態環保規劃研究,推進規劃基本思路以及重點專題、重大工程研究,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支撐,完善生態環保規劃技術導則標準。

四是積極支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戰略和創新試點,加強“雙碳”重點區域、行業協同優化研究,支持做好全國碳市場建設評估與改革。

五是持續深化環境經濟形勢分析和業務綜合調度研究,加強 GEP核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生態保護補償研究,深化環境保護稅、“雙高名錄”、企業環保信用評價、EOD 等環境經濟政策研究實踐。

強化技術支撐力度和質量展現更大作為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主任 譚民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環境質量、生態保護、綠色轉型、制度體系、全球貢獻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親歷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環保成效,我倍感振奮。今后 5 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中心將進一步強化技術支撐力度和質量,把各項部署要求落到實處, 在新時代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

加大環評、許可、執法三大業務領域技術支持力度。深刻把握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守住綠水青山第一道防線。對標對表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的部署要求,在提質增效、健全技術體系和頂層設計上持續發力。強化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執法能力建設技術支撐,助力“利劍作用”發揮。

提升生態環保重點任務科技支撐能力。建立科技支撐研究隊伍機制,持續開展行業環境管理研究,深入推進國家重點項目課題研究,著力強化綠色低碳科技支撐能力。

推動服務基層的技術幫扶新成效。加強全國環評技術評估服務咨詢平臺管理和應用,為助力地方區域環境質量提升提供技術幫扶,持續做好地方技術幫扶培訓。

夯實信息化保障工作基礎。落實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部署要求,優化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加強環評統建系統推廣應用,提升環評數據智能化建設和應用水平。

提升生態環境遙感監測能力

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 高吉喜

對標對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提出的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要求,衛星中心將以更有力的舉措,加快構建生態環境遙感監測現代化體系,全面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實施《生態環境衛星中長期規劃》,提升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數據保障能力。到“十四五”末,實現8顆環境二號衛星和5顆“雙碳”系列衛星分別組網協同運行,數據獲取和生產能力實現全國2米雙月、亞米半年度全覆蓋,全球生態遙感參數產品空間分辨率從250米提升到16米,可用衛星數量由當前的30顆增加到40顆以上。

加強“五基”協同遙感監測技術研發,提升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完善生態環境移動走航及空基遙感監測平臺,提高基于衛星、空基、走航多手段協同的遙感監測技術,實現大氣污染監測要素指標由數十種擴展到近百種,監測頻次達到分鐘級,監測精度達到米級;實現植被監測精度達到亞米級,對樹冠等立體監測從二維監測擴展至三維結構監測。

拓展監測廣度和精度,提升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業務化水平。提高現有37項業務監測的廣度精度,擴展碳源碳匯、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等業務。到“十四五”末,實現全國318萬平方千米生態保護紅線區和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雙月度監測,實現對214個重點湖庫水華、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全國2804個水源地、116961個入河入海排污口、近8000個優先監管農用地、1萬座尾礦庫、113個試點無廢城市的業務化遙感監管。

加大“無廢城市”建設推進力度

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主任 劉國正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博大精深,為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固廢污染防治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它一頭連著減污,一頭連著降碳;一頭連著產業發展,一頭連著新發展格局構建;一頭連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頭連著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我國固廢污染防治底子薄、基礎弱、歷史欠賬多、風險隱患大,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使固廢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早現拐點,提出如下建議:

一、研究起草“固十條”,力爭在“十五五”期間推出,使其能像水、氣、土一樣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二、加大“無廢城市”建設的推進力度,力爭實現“十五五”期間全覆蓋。

三、把“清廢行動”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戰場,使其成為與水、氣、土并列的第四大標志性戰役。

四、把固廢污染防治“三化”指標納入美麗中國建設成效考核體系。

五、把固廢資源化技術納入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推廣的重要內容。

六、把再生材料和再生產品的應用作為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扶持的重點對象。

七、把“數字固廢”建設納入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快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

信息中心主任 趙世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化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構建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建設綠色智慧的數字生態文明。”這為新征程上生態環境信息化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部署了重大任務。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緊緊圍繞生態環境智慧治理,運用工程化思路和方法,堅持邏輯清晰、技術先進、整體協同、實時動態、安全可靠,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監督治理一網統管、行政運行一網協同,提高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是打造精品應用。突出技術創新,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建設標準統一、管理協同、安全可靠的全國生態環境一體化大數據中心。以生態環境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為統領,借鑒冬奧會空氣質量指揮平臺、監督幫扶平臺、碳市場管理平臺等經驗,一體化設計、建設、運維,推進業務工作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高效支撐預測、決策、監督、服務?;?ldquo;零信任”技術體系,筑牢安全屏障,守牢安全底線。

三是推動先行先試。選擇基礎條件好、數字化改革創新發展快的地區,推動核心業務培育、關鍵技術運用、應用場景探索,一地創新、全國推廣。

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 徐華清

參加生態環境部黨組舉行的讀書班,深受鼓舞,也倍感責任重大。

部分西方國家打氣候牌,出臺碳關稅等政策,妄圖消解我國綠色低碳轉型成果。這既要求我們主動做牌、出牌,也需要講好中國轉型的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更加積極姿態參與全球氣候談判議程和國際規則制定,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這要求我們更加注重國家利益與國際形象兼顧,著力提升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

做足統籌協調的大文章,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這需要我們針對統籌協調和協同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著力形成政策及工作合力,有效應對氣候危機。

切實維護生態安全,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研究提出適應中長期目標及建設標準上下功夫。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把應對氣候變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為國家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重點領域。”這要求我們從國家戰略科技支撐角度,研究提出氣候變化領域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清單。

正確處理“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從國情出發,結合國際政治共識及科學認識,科學研判形勢、科學設置目標、科學把握節奏。

以美麗海灣建設為主線和抓手做好四方面工作

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 王菊英

“十三五”以來,重點海域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但近岸海域環境質量改善成效尚不穩固,入海河流總氮污染問題逐漸凸顯,面源污染正在上升為制約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主要矛盾。為實現近岸海域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海洋中心將以美麗海灣建設為主線和抓手,重點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對已開展的工作要繼續“深入”。繼續深入做好入海河流“一河一策”總氮管控技術支撐,加強監測溯源,幫扶地方做好源解析,構建完善區域—流域—海域協同一體的綜合治理技術體系。

二是對已發現的影響源要“弄清”。針對通過大氣沉降和地下水等路徑向海洋輸入氮的貢獻尚不清楚,后續擬結合現有監測站點,加強污染物的大氣沉降和地下水向海排放研究,為更為精細化的管理決策提供支撐。

三是對河口區的評價要“綜合”。加強河口區的水環境提升機制及陸海統籌差異化管控措施研究,減污擴綠協同推進,結合河口區生態特點,統籌環境質量和生態質量,優化適用于河口區生態環境評價方法。

四是對地方工作經驗要“總結”。針對面源污染等,沿海地方開展了大量工作,涌現出了嘉興農田退水“零直排”等典型案例。后續擬進一步挖掘、總結地方優秀經驗,因地制宜地支撐推廣實施。

扎實做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

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主任 洪亞雄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明確指出,要開展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為此,我們提出了“零新增、去存量、防風險”的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總體目標,從宏觀結構調整入手,分類分區施策部署開展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重點工作。

一是充分銜接美麗中國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提出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分階段目標。明確騰退地塊和農用地安全利用、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去存量”要求,最終達到“防風險”目標。

二是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標志性戰役的戰略定位,出臺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綱領性文件。按照“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要求,提出重點任務和行動路徑。分階段推進在產企業土壤污染預防。

三是面向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和數字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重大決策需求,謀劃特色行動和亮點工程。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貫穿于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的全過程。發揮清潔生產審核等作用,推動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四是健全多部門、多要素綜合保障體系。從財政資金投入、稅收優惠、綠色金融、差別化價格支持等角度提出具體舉措。

加強生態環境宣傳教育

激發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

宣傳教育中心主任 田成川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要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為生態環境宣教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要深入學習領會,在學深悟透、落地見效中努力開創新時代生態環境宣教工作新局面。

一是深刻把握生態環境宣教工作之魂。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僅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更是宣教工作的核心業務,是新時代宣教工作的靈魂。要進一步加大宣教工作力度,持續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宣傳活動,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

二是切實領悟生態環境宣教工作之道。要深刻領悟“四個重大轉變”“五個重大關系”“六項重大任務”“一個重大要求”中蘊含的思想方法和辯證邏輯,將其貫徹到生態環境宣教工作的各領域、全過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牢把握新時代宣教工作的重點、節奏和力度,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三是創新開拓生態環境宣教工作之局。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以更高標準打幾個漂亮的標志性戰役”,這對生態環境宣教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需要用創新思維推動工作,實現宣教工作理念和模式的迭代升級,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推動生態環境宣教工作再上新臺階。

下一步,宣教中心將進一步把握重點宣傳要求,策劃打造系列品牌宣傳活動,創作一批標志性環境文化產品;持續提升環境教育、培訓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加強生態環境宣教基地建設,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向公眾開放,廣泛開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打造公共傳播媒體網絡矩陣,全面增強講好中國生態環保故事的本領。

發揮科技社團力量 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李春紅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發揮科技社團組織力量和資源優勢,突出推進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和培養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態環境科技人才隊伍任務,為美麗中國建設做好科技支撐服務。

一是服務綠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重點領域科技創新,組織科學家圍繞應對氣候變化、新污染物治理、環境健康與風險防控等領域開展科技戰略研究。舉辦美麗中國百人論壇等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在《中國環境科學》《ESE》刊發原創性、突破性研究成果。發揮科技評價導向作用,重點關注和支持綠色低碳創新技術和氣候變化、新污染物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進跨學科、跨領域協同創新,開展綠色低碳示范項目建設,制定綠色低碳領域團體標準發展路線圖。營造科技創新濃厚氛圍,創新科普活動形式,向社會公眾傳播應對氣候變化、新污染物治理相關創新科技成果。

二是服務高水平生態環境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筑牢科技人才思想根基,修訂發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自律規范》,組織開展美麗中國宣講團等。培養壯大科技人才隊伍,培養一批高素質生態環境專業基礎人才,托舉推薦一批卓越工程師,加大青年人才的托舉力度。加強領軍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推動建立一批有影響力的領軍專家團隊,組建跨學科、跨領域的高水平智庫團隊,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學術影響力的科學家隊伍。

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貢獻環境公益力量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秘書長劉春龍

深入學習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必須深刻領會“四個重大轉變”“五個重大關系”“六項重大任務”和“一項重大要求”的深刻內涵,結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過去三十年的發展實踐,著眼未來三十年,聚焦高質量,著眼做大做強,以持續打造更加耀久品牌、募集更多社會資源、實施更多公益項目、惠及更多公眾社區為當前主要任務,緊緊圍繞生態環境宣傳倡導、生物多樣性保護、碳達峰碳中和、環境智庫建設四大重點,搭建環境公益資金募集、項目資助、聯系與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四大平臺,實施綠色發展、環境污染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護、碳達峰碳中和、生態振興與應急慈善、環境宣傳倡導、環境法治、環境科技、規范化數字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十大促進項目,評選和表彰中華環境獎一大獎項,以向善、進取、高質、嚴謹的作風,穩步推進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數字化建設。

力爭到 2035 年成為專業高效、公眾信賴、聲譽良好的行業引領者;到本世紀中葉,成為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地位相適應的國際一流的環境公益基金會,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環境公益的力量。

不斷推動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工作提檔升級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劉青松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綱領和科學指南。

十多年來,研促會在生態環境部的領導下,努力發揮社會組織橋梁紐帶作用,在建言獻策、支撐服務、宣傳推廣、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今年以來,研促會啟動專題研究與促進工作組工作。工作組是研促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的創新實踐和具體行動,旨在統籌政產學研各領域資源,以發現問題、解析癥結、謀劃對策、推動落實為主線,開展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與技術攻關,通過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為相關部委司局的重點工作提供業務支撐,為全國典型地區和行業提供指導咨詢,支持配合相關方面共同抓好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下一步,研促會將繼續深學細悟篤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新征程上不斷推動工作提檔升級,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斷貢獻力量。

扛起文化強核、文化興生態的責任

中國核安全與環境文化促進會秘書長 柴建設

參加生態環境部黨組組織的學習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讀書班后,我結合工作有如下體會。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強核安全與生態環保宣傳引導。文促會要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好,自覺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忠實實踐者。要加大核安全與環境文化宣傳力度,使社會公眾逐漸了解核與輻射安全知識,為核能核技術利用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二是提高思想認識,主動扛起文化強核、文化興生態的責任。確保核安全,既是技術問題,也是管理問題,更是文化問題。文促會將充分發揮社團優勢,通過構建政府引領、企業作為、社團搭臺、公眾參與的核安全文化建設長效機制,凝聚行業共識,堅持文化引領、推動文化強核。

三是加強能力建設,促進各方協同交流共進。開放交流、協同推進,監管與被監管的目標認同、價值認同是建設核電強國的基礎。文促會將利用社團平臺積極推動各方充分交流溝通,依托核安全科學技術獎、團體標準推動高水平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統籌各方資源,舉辦高端論壇和研討會議,促進各方協同交流、共同發展。

閱讀 265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