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寶庫 “蜀”我多樣⑧省林草局:大熊貓“降級”靠這六方面【四川觀察2021/10/12】
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一階段會議上,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宣告設立。四川作為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之一,劃入面積達兩萬余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絕大部分。
過去40年間,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從1114只增加到1864只,其中分布在四川的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387只,占全國野生大熊貓總數的74.4%。今年10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顯示,隨著人工繁育大熊貓數量快速優質增長,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從“瀕危”降為“易危”,實現野外放歸并成功融入野生種群。
10月12日晚,在昆明滇池國際會展中心,記者采訪了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景弘。談到大熊貓受威脅等級程度降級主要得益于什么,王景弘表示,“國寶”大熊貓從瀕危降為易危,得到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的肯定,這主要得益于六個方面:
一是制度優勢;二是法制保障。幾十年來,國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來對大熊貓的保護提供法律保障。三是政策體系,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四是經費投入,特別是1998年以來,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以及自然保護區的投入,僅四川省就達到了1160多億元;五是科學研究,對瀕危物種,特別是大熊貓的科學保護、專業保護和有效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后,則是得益于大家共同的努力,包括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和生態環境系統、林草系統所有干部職工不遺余力的投入和艱辛付出。
而大熊貓從瀕危到易危,為全球瀕危野生物種的保護,提供了哪些可以借鑒的地方?王景弘表示,所有參與保護大熊貓的團隊,他們的意志、決心、思想、理念、思路路徑、政策制度和措施辦法都非常值得全球借鑒,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在全世界都有指導性,它的系統的觀念,為大家解決問題提供了一攬子的辦法和措施。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