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春色
正月初一去上墳是家鄉的老傳統,從記事起就知道這是每一年過年時最重要的事情,甚至超過了守歲的規矩,來不得絲毫馬虎。而且不管遠近,上墳不像拜年,只能是在正月初一這一天,其它時間才留給走親訪友。
所謂“上墳”,不過是去先人的墳上去燒點香紙,放點爆竹,作一些簡單的祭祀。不像有些地方,比如曾今工作過的荔波縣,春節上墳像是要去春游野炊一樣,選個好天氣,大家一起到墳同上飲酒作樂。
這一放爆竹,問題就來了,總是有可能會引起山火,給森林防火增加了不少的風險。但說實話,故鄉的人好像早已經習慣了上墳時的所有防火措施,在記憶中好像還真沒有引起過山火。也不像當年在荔波工作時,一到春節、清明那些上墳的日子,林業干部和那些鄉鎮干部最頭疼的就是防山火,總是要戴上紅袖標,駐扎在各個進山的路口,播放起高音喇叭,搜查過往的人群,不讓帶火種進山,說服教育用鮮花祭祀先人。但奇怪的是,那時候好像還是山火不斷,搞得大家東奔西走,顧此失彼。
既然回到了故鄉,我當然也要遵循故鄉的規矩,除夕晚上的守歲,初一天去上墳。
今年的立春日是大年三十,但這初一天的天氣卻溫暖無比,不像是早春,倒像是仲春季節,溫暖得人們甚至開始直接穿襯衣。
走在去上墳的路上,各路人墳的人熙熙攘攘,絡繹不絕。村子里不像平時那么冷清,外出打工的人們都回來家里過年了,也都要在初一天去上墳。平時很少見得到面的人們,此時倒是一個見面的機會,彼此打著招呼。雖然現在那些土地多數已經荒蕪,連原來的小路也因為走的人少了,已經不太像是路,走起來有些困難,各種植物生長纏繞在一起,密密匝匝地將原來的小路封閉起來,甚至可以藏得住野豬。作為一個一輩子做自然保護的人來說,看到生態環境正在恢復,當然會感到高興,但是心頭卻難免劃過一股涼意,鎖緊了眉。
記得小時候去上墳時都是寒冷無比,那些樹木的葉子都是凋零的,地上的草也凍得沒有生氣,真正的綠意盎然的是那些油菜田、小麥地。如今早已經沒有人去種小麥,油菜也僅限于幾塊相對交通方便的田地,而恰恰春色卻充滿了山野。那些竹雞倒是開心地飛來飛去,還張狂地叫著“幾闊在,幾闊在”。紅腹錦雞、畫眉、野雞、紅隼、喜鵲都看到不少,最多的還是要數麻雀。
在菜地里扯幾棵菜,順便在水井洗凈,再喝一口井水,望一眼夕陽落山的方向,感受這重新恢復到了平靜的山鄉,倒盼望這一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山鄉歸遠客,
菜豐楹聯紅。
才別隆冬去,
春色已蔥籠。
無意思別離,
奈何塵世中。
愿作比翼鳥,
雙雙歸鸞鳳。
枝頭有四季,
相思無秋冬。
含笑傷情暖,
自然迎春風。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