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面前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及利用是否應該繼續?
最近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武漢肺炎”鬧得沸沸揚揚,搞得人心惶惶。即使是那些沒有發現病例的城市,人們也對防疫“高度重視”,未雨綢繆,商店里的口罩都賣斷了貨。滿大街都是戴著口罩的人群,倒成了一道“風景線”。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平時倔強的人不再倔強,也與大多數人一樣開始瘋搶??磥砣藗冎挥性谶@個問題上,有了高度的統一認識,生命誠可貴,誰都怕感染上致命的疾病,雖然到目前只死亡了幾例,而且都是因為引起原有疾病的并發癥死的。
在這“武漢肺炎”肆虐的情況下,有“專家”憑感覺認為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可能來自于竹鼠和獾類。嘿,又是野生動物。于是,大家紛紛的開始指責野生動物,特別是野生動物養殖和經營利用。為了“遠離”竹鼠和獾類,緊急統計全國關于這兩類動物的人工繁育場所,以及生產數量、銷售方向,大有“風雨欲來”的陣勢。盡管還沒有最后的論斷,甚至有科學家經過細致的工作,通過基因和蛋白質比對后認為,更像是蝙蝠與蛇類帶來的病毒,似乎與鼠和獾沒有多大的關系。這是一種講政治的高度,因為國家最高領導人都相繼作出了批示,對待這種乙類傳染病要用甲類防御手段來應對,這可不能當兒戲。
于是網絡上關于該不該進行人工繁育野生動物有很多的爭論,有人提出“應該完全禁止人工繁育和利用野生動物”,甚至擴大到一些水產動物。他們簡單的認為,只要把野生動物驅逐出人們的視線,似乎這“武漢肺炎”也好,“非典”也好,就與人沒有關系了。其實不然,還不一定這冠狀病毒就是野生動物傳染給人,也不一定就是某種動物傳染過來的,就像當年鬧“非典”的時候,就因為在果子貍身上檢測出了冠狀病毒,有人就認為是果子貍傳播了“非典”,于是,全國的果子貍飼養企業紛紛的倒閉,成千上萬的果子貍被活活的處死。即使最后發現似乎與果子貍無關,而有可能是那個哺乳類中唯一長了翅膀的家伙。這一次是否又有用某種動物來背鍋呢?
野生動物帶有病毒并不奇怪,這些病毒也許長期以來一直就存在于動物身上,只不過它不發病,但是到了人的身上卻發了病。或是在這種動物身上不發病,到了另外一種動物身上卻發病了。這是自然進化、協同進化和自然選擇的結果,是大自然本有的生態倫理。人作為一種快速進化的高等動物,有了城市和村鎮作為自己的固有領地,卻減少了與大自然的交流,對一些病毒、細菌的抵抗能力也在削弱。這是人的問題,人們非法食用野生動物,可能導致了疾病的傳播,這是大自然對人的懲罰。
再回到原來的問題,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和利用是否應該繼續?我們知道,從智人擴張開始,人類社會的發展雖然經歷了20萬年,但是在自然生命史中只不過是一瞬間。人類正是與野生動物在吃與被吃中博弈,才逐漸占了上峰,異軍突起。人類在與野生動物打交道的過程中,積累了非常深厚的利用技術,就是因為有這些技術,使我們今天有了豬牛羊馬雞狗貓等等家畜家禽,讓人類有穩定而豐富的蛋白質來源。這些今天的家畜家禽是一開始就是家畜家禽嗎?哪樣不是從野生動物馴化而來的呢?人類對野生動物的馴化和使用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這正是人作為一個自然物種能夠快速進化和發展的理由。
我作為一個自然保護主義者,對自然生態系統非常尊重,而且是理性的尊重。人作為自然生態系統中的一員。不管如何標榜自己如何“高等”,始終脫離不了動物的屬性,脫離不了對食物的需求與喜好。不是要為野生動物利用辯護,今天的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確實存在著一些亂象,良莠不齊,魚目混珠。有些野生動物人工繁育技術并不成熟,或者人們對這種動物還不足以了解,對它可能帶來疾病的風險不了解,盲目地就開始利用,最后當然出問題。不了解并不是不做研究的理由,今天的家禽家畜也是從不了解到了解,而且直到今天也依然會有發病的情況,有些病癥依然也會傳染人。禽流感、布氏桿菌病、炭疽、狂犬病這些病癥,不光是人可得,家畜家禽也一樣的可得,也可以作為攜帶者,所謂“人畜共患病”,難道我們就要把這些家畜家禽也趕盡殺絕嗎?
今天的科學技術更加發達,有一些野生動物在馴養繁殖的過程中,已經改變了它們的習性,比如對眼鏡蛇的飼養,從“不開口”到“開口”,從“取食活食”到“取食食料”,基本改變了它原來的習性。梅花鹿的飼養,已經熟悉得跟飼養家畜沒有什么兩樣。鄂倫春人對馴鹿的飼養和使役,就跟飼養牛馬等家畜沒什么兩樣。今天的家豬和野豬還有很自然的基因交流,但家豬與野豬卻存在完全不同的性情。野生動物和家畜家禽之間并沒有完全嚴格的界限,今天的家雞普遍,但依然還有原雞存在。今天的狗普遍,依然還可以找到狼。豬已經成為人類主要的動物蛋白來源,但是野豬依然分布在全球的各個地方。所以說,野生動物和家禽家畜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不能完全清楚的劃分開來的。有可能某種野生動物某一天又變成了家畜或家禽,但它們的野生種也一樣并存于世。
當然,野生動物有可能帶有各種各樣的疾病,且這些疾病有可能傳染給人,但這不是野生動物的錯。人類既然要利用野生動物,就應該認真的研究,研究透徹后,再去防御利用,而不是一知半解,或者甚至是掛羊頭賣狗肉,從野外抓來野生動物,經過短暫的圈養就變成了所謂的“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有些病毒易在動物與動物之間傳播,不會跳躍到包括人的其他物種身上來,但如果密切的接觸,感染后就有可能發生變異,從感染動物都感染人。艾滋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野生動物人工繁育的意義和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對傳統文化的貢獻。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特別是中醫藥制作就離不開野生動物。不管是《本草綱目》,還是《神農本草經》中,都記載了大量的動物藥,而這些動物藥之前是直接來自于自然,來自于野外,在今天生態環境已經變得異常脆弱的情況下,生物多樣性在銳減,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數量已經遠遠不夠人們利用,那么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正好可以為市場提供產品,為中醫藥的傳承提供物質基礎。
第二,對美學的傳承的貢獻。野生動物飼養在中國古代就有大量的記錄,不管是宮廷還是民間,都有飼養一些動物作為美觀的習慣,包括梅花鹿、白鷴、錦雞、畫眉鳥等等。這些動物作為美的象征,有大量的詩詞歌賦歌頌這些動物。但是今天,要想看到這些動物已經很難,那么通過人工繁育,可以讓這些動物的個體在人們面前展示,讓更多的人獲得美的享受。
第三,為瀕危物種的保護的貢獻。就像大熊貓、朱鹮等這樣一些物種一樣,通過適度的人工干預,也可以促進種群的發展,以及基因的保留。
第四,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需要。野生動物產業雖然技術性比較強,但是效益還是很好。特別是一些以動物藥為主的野生動物,開展人工繁育經營利用,對脫貧致富的效果非常明顯。通過野生動物的人工馴養繁殖,讓農村很多的本來是廢棄的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發揮它最大的利用價值,促進鄉村的社區經濟發展,為偏遠山區農村的脫貧致富作貢獻。
第五,為情感寄托作貢獻。在一些民族文化深厚的地區,有些人會馴養某種動物與人類相伴,比如說畫眉鳥,使這些老人老有所樂。
第六,對現代醫學的貢獻。現代醫學離不開野生動物,不管是制作疫苗,還是一些動物試驗,都是需要實驗動物。這些實驗動物不全是家畜家禽,而要有多種動物參與。這些動物不可能直接從野外去抓,而最多的就是人工繁育的個體,這些個體有很好的譜系,最適合做醫學實驗動物。
不得不承認,野生動物人工繁育還是一個重大的、有著深遠意義的產業,但這個產業的發展也還在初級階段,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這產業包括了動物的養殖、動物產品的加工、以旅游業餐飲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以及醫藥保健業和工藝美術業等產業,每個環節之間還欠缺完善的管理。
野生動物的養殖是第一產業,是利用的物質基礎,包括藥用野生動物養殖、食用動物養殖、毛皮動物的養殖和觀賞動物的養殖等。也就是說包括了動物園和人工繁育場?,F行的法律雖然有明確的規定,但有一些操作起來還并不容易,隨意性問題也是有的。
野生動物的加工是第二產業,包括了野生動物食物的加工、野生動物制藥、毛皮服裝、標本及工藝品制作、飼料加工等。如牙雕、骨雕、裘皮等。不是通過溯源合法性,而是一陣風一陣雨的一刀切,包括虎骨利用等。
野生動物的第三產業是指對野生動物的間接利用,包括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的觀鳥游、自然體驗游等。國際狩獵、國內狩獵、動物園、野生動物園、野生動物館、馬戲團、動物表演、博物館等等,一系列的與間接利用野生動物資源有關的產業,都屬于第三產業。這個產業的產業鏈很長,經濟效果很明顯,不是對資源直接消耗,而是利用資源的外在價值和存在價值發展經濟,意義重大。但這一產業因沒有細致明確的標準,也是亂象重生,甚至為了吸引游人,不惜從珍稀野生動物(丹頂鶴)的窩里偷蛋,建立人工種群供人們觀賞。
關于食用野生動物,從生物學角度來說是無可厚非的。人作為雜食動物,不光吃素還吃肉。如果生物個體靠體力就能將另一物種捕食,那被食物種就應該考慮是采取R選擇還提高自己的能力,這就是典型的自然法則。但人除了“動物性”還有“人性”,應該知道什么是理智。在食用“野味”前要看這些野生動物是如何得來的?是通過工具“不正當競爭”得來,還是通過自己的培育得來?它的屬性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動物”?其實一個成熟的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雖然與它同種的個體還有在野外的,但是從屬性上講,應該已經不再屬于“野生動物”這樣一個范疇。即使還不能達到家畜家禽的水平,也只是作為“人工飼養的動物”這樣一個范疇。針對野生動物的管理,不能將種源還有野生的動物都作為“野生動物”一概而論。對成熟的人工飼養的動物,人們利用是無可厚非的,就像吃豬肉牛肉一樣。
問題來了,是不是現在有人工飼養的所有的野生動物都搞清楚了利用方法、飼養方法了呢?有多少是一知半解?這就需要加強研究。我們不是要提倡吃野味,而是對人工繁育的動物,進行合理的利用。不能因為一味的提倡保護就顧此失彼,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都要守,利用和保護都要辯證地執行。完全禁止利用也是對生態不負責任,也是對保護不利的。保護與利用本來就是相互制約、相互博弈、相互平衡的,我們不能站在問題的一面指責另外一面。
有人說在當前這樣一種疾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野生動物飼養的風險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對野生動物養殖企業應該關的就關,該停的停,對飼養的動物該殺的殺,該滅的滅。提出拒絕食用“野味”,拒絕利用野生動物產品。這些口號我沒意見,只不過還是那句老話,一定要搞清楚這些是“野生動物”還是“人工飼養的動物”,不能片面地一律拒絕。你拒絕了對“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的利用,你能拒絕豬牛羊肉嗎?或者拒絕魚嗎?那么你既然不能拒絕,就請尊重真正合法的野生動物養殖企業,理解人工飼養動物的合理利用。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