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瀕危種-勐侖翅子樹
勐侖翅子樹,瀕危種,常綠喬木,高20米。僅分布于云南局部地區海拔500至800米的疏林石灰巖縫中,為較突出的中上層喬木,是石灰巖山季雨林特征種。具翅的種子易于傳播。花期3至4月,果期5至7月。為中國特有種,分布區極小,為熱帶石灰巖山季雨林建群樹種,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形態特征
常綠喬木,高達20米;樹皮光滑,嫩枝被淡棕色星狀毛,小枝的幼嫩部分密被茸毛。
葉葉厚紙質,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近圓形或長圓形,淺裂或有粗齒,長4.5-12.5厘米,寬1.5 -4.8厘米,先端長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斜圓形,上面無毛或被稀疏星狀毛,下面密被淡黃褐色星狀短絨毛;頂端截形或近圓形,并有淺裂或突尖,基部心形,葉面被稀疏的毛或幾無毛,葉背密被淡黃色或帶灰色的星狀茸毛;葉柄長3-5毫米。葉脈在葉背凸出;葉柄粗壯,有條紋;托葉條裂,早落;小苞片條裂或掌狀深裂。
花單生于小枝上部葉腋,白色;芳香;萼片5,線形,條狀長圓形,長3.5-3.8厘米,寬2.5毫米,外面密被黃褐色星狀短絨毛;內面被白色長柔毛;花瓣5,倒卵形,白色,長3厘米,寬8毫米,條狀長圓形,略成楔形。頂端鈍并具小的短尖頭,基部漸狹成瓣柄;雌雄蕊柄長8毫米;能育雄蕊3個集合成群并與退化雄蕊互生;子房卵圓形,長約4毫米,密被淡黃褐色星狀毛;花梗長約5毫米。
蒴果木質,長圓狀圓筒形,具柄,有5個不明顯的凹陷面或淺溝,長10-15厘米,寬5-5.5厘米,初被淡紅褐色絨毛,后無毛,頂端鈍形,基部漸狹,每室有種子多個。
種子斜卵形,種于連翅長約3.5厘米。壓扁狀,具翅;翅大而薄,褐色,光滑。
產地生境
分布于中國云南南部西雙版納勐侖。生長于石灰巖山地疏林中。 分布區屬東南亞熱帶石灰巖山季雨林,熱帶氣候明顯,年平均溫21-22℃,極端最高溫38-40℃,極端最低溫3-8℃,年降雨量1500-2400毫米,11月至翌年2月溫暖多霧,霧量每日達0.1-0.5毫米,干、濕季節明顯,3-4月為干熱季,氣溫較高,雨量少,但月平均濕度不低于80%,5-10月為濕熱季,氣候濕熱,85%雨量集中在此期間降落。土壤主要為淋溶性碳酸鹽土,pH值6.5-7.2,基質為二疊紀石灰巖。為產地石灰巖山地植被較突出的中上層喬木,具翅的種子易于傳播。與其伴生的樹種有油樸、四數木、輪葉戟等。
分布范圍
產于云南省南部(勐海、勐侖),東南部等地。約當緯2141 ,東緯10125。生于海拔1200-1640(-1780)米的山坡上。中國福建廈門和臺灣臺北植物園有栽培。越南、老撾、泰國、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1998年 ver 2.3——極危(CR)。 [5]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瀕危。 [6]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部分)2004年——瀕危。 [7]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一批)1999年8月4日——Ⅱ級。 [8]
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第一冊)1991年9月——瀕危。 [9]
勐侖翅子樹為中國特有種,分布區極小,為熱帶石灰巖山季雨林建群樹種。對研究熱帶植物區系、保存種質和熱帶石灰巖山地造林都有較大的價值。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