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植物之——紫蘇:孫英寶植物科學畫科普(134)
香料植物之——紫蘇
作者:孫英寶
紫蘇是地道的中國原產植物,古代稱為“荏(rěn)”,在我國種植和利用有2000年歷史。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竹簡中,就記述有紫蘇的食用方法。古人常常用紫蘇制成夏季消暑養生的湯飲。北宋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中有兩處大傘下掛著招牌,上書“飲子”,就是出售紫蘇做成的飲料。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可用紫蘇嫩葉加工成夏天的飲品。
關于紫蘇的名稱來歷,傳說最早是華佗給它取名叫“紫舒”,后因諧音又稱為“紫蘇”。另一種說法是其 葉片為紫色,而“蘇”是指它有理氣通竅的功效,故名紫蘇。李時珍解釋說:蘇從酥,舒暢也;紫蘇者,以別 白蘇也。
我國民間有將紫蘇葉當作蔬菜或入茶的食俗。紫蘇幼嫩的莖葉可供食用,質地脆嫩,色澤濃紫或青翠,常被用于去腥、增鮮、提味。烹制魚、蟹時加紫蘇,可使味道鮮美。我國南方地區常用新鮮的紫蘇葉煎炒田螺,可增鮮去腥。如福建菜“紫蘇田螺”的傳統做法就是加入切碎的紫蘇葉。湖南菜中的“油燜火焙魚”,紫蘇葉也是必備的食材。
紫蘇既可生食、鹽漬,也能油炸、做湯、熬粥等。將新鮮的紫蘇葉加鹽和醬油腌制幾天后切段,拌上蒜泥,撒一點白芝麻,既是一道應時小菜,又是長期保存紫蘇的好方法。上海嘉定農家自制豆醬時,少不了用紫蘇加料。紫蘇也可曬干,在秋冬季食用,與排骨同煲是一道很不錯的藥膳。
紫蘇于公元8世紀至9世紀期間傳入日本。在日本料理“刺身”中,紫蘇不僅起裝飾作用,還可去除海產品的腥味。日本人對紫蘇的開發利用較多,相信紫蘇有刺激食欲、解除疲勞、安神鎮靜的作用。他們以紫蘇為天然著色劑,取其汁和面制作紫色面條,或用于加工淡紫色利口酒,也常常用于腌制酸梅。韓國人喜歡用尖葉紫蘇制作沙拉,或與辣椒一起腌制韓國泡菜。紫蘇獨特的香味還可去除韓式烤肉的油膩感,因而在韓式燒烤中普遍使用。
紫蘇種子富含油脂,其含油率高達45%。從古至今,紫蘇油不但是民間食用調味佳品,而且對預防冠心病和高血脂有一定效果,有食療珍品之稱。
紫蘇的變異極大。我國古書上稱葉全綠的為白蘇,葉兩面紫色或面青背紫的為紫蘇,但近代分類學者認為二者同屬一種植物,其變異不過因栽培而起。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