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芳華(春夏篇)——后河那些溫柔了歲月的花兒
春·阿拉伯婆婆納
兒時放學后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做完作業,背上爺爺為我量身定制的小背簍和小鐮刀,去田邊打豬草。鶯飛草長的三月里,翠嫩的繁縷(方言又叫鵝兒腸)一團團的,是豬仔們的最愛。繁縷的周圍,點綴著一片片星星點點的藍色小花,在夕陽下漂亮極了。但那時,我還叫不出它們的名字。
春天的田野,是藍色小花的海洋/圖片:@程玉芬
上了大學,跟著導師去保護區野外考察實習。做樣方時,導師念叨植物名,我負責記錄,到記錄某一個樣方時,我第一眼看到了這個藍色小花,心里迫切想知道它的名字。但老師慢慢悠悠,從喬木念起,再到藤本,再到灌木,最后才輪到矮小的草本,紅車軸草、一年蓬、車前.....慢悠悠.....活血丹、阿拉伯婆婆納!終于,小藍花有了她的名字。
關于阿拉伯婆婆納這個名字,網傳有一段凄美故事。傳說有一位叫“阿拉”的伯伯,老伴去世后,常常想念自己的老伴“婆婆”,有一天,他躺過的那片草地,長出了一片小藍紫色花,人們就把這種花叫阿拉伯婆婆納。阿拉伯婆婆納的花瓣上,長著細細條紋,就像是“阿拉”妻子眼睛上長長的睫毛。作為一個地理學專業的學生,感動之余還是去翻了翻植物志,覺得這個名字可能跟它的原產地有關。
阿拉伯婆婆納開的小花,實在是有點小,不太引人注目。但你走近細看,在手機微距盡頭下看,你會發現一種小巧精致的美,略呈圓形的嫩綠葉片,純凈的藍色花冠,腎形的綠色小果實,在宿存花萼的懷抱中,精巧而低調。
阿拉伯婆婆納繁殖力很強,極易成活。在陽光和煦的春日,漫步田野上,隨處可見阿拉伯婆婆納的身影,藍色的小花散落在綠毯上,你很難不被它吸引。不開花時是綠油油一片,經冬卻不凋,非常適合做花壇的地被植物。
阿拉伯婆婆納的全草,性平,味辛,有祛風除濕之功效。又說此物的嫩苗可食,可惜還沒有機會嘗過,不知什么味兒。大概,對當下的人來說,適當吃點草,總是有些益處吧!
夏·七姊妹
四月初,在結束閉關一個月后,我迎面撞見了七姊妹。七位姐妹并排走?非也,非也,七姊妹是一種花。粉白相間的花朵在房前的竹籬笆上一簇簇盛開,明明四周寂靜無聲,但在綠葉的襯托下竟覺得這場景熱鬧非凡,讓人眼前一亮,不自覺掏出手機,留下這一刻的驚艷。
院落籬墻盛放的七姊妹/圖片:@張娥
七姊妹是野薔薇的一個變種,也叫“十姊妹”,因它一枝通常有七朵或十朵花而得名。七姊妹乃攀援灌木,小枝圓柱形,通常無毛,枝上有皮刺。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具托葉,小葉有鋸齒,葉片卵形。與野薔薇單瓣花、花白色不同 ,七姊妹花是重瓣,深粉紅色,直徑約2厘米,生于新梢頂端。遠遠走來,能聞到淡淡的花香。少年時是極不愛這種花的,覺得它粉粉嫩嫩,又開得密密匝匝,俗氣的緊。如今有了自己的小姑娘,小小的粉嫩嫩一團,忽覺得,粉色成了這世上最好看的顏色。
自是人間好顏色/圖片:@張娥
七姊妹的花朵相比月季偏小,卻比月季花更接地氣。它對生長環境要求不高,喜沐浴陽光,耐得住嚴寒酷暑,耐水濕,適應性很強。花期比較長,可以連續開一個月左右。明代詩人楊基創作了一首七言律詩《詠七姊妹花》:
紅羅斗結同心小,七蕊參差弄春曉。
盡是東風兒女魂,蛾眉一樣青螺掃。
三姊娉婷四妹嬌,綠窗虛度可憐宵。
八姨秦國休相妒,腸斷江東大小喬。
一首詩,生動描繪了七姊妹花的嬌俏可人。幾百年前,詩人必定也曾在花前駐足神思吧!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